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隨著近現代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人們對於頭頂這片天空的認識逐漸豐富,對其所展現出的神秘與奧妙也愈加好奇。月亮是什麼樣子?黑洞又是什麼?引力彈弓效應有何作用?超級月亮真的會引發自然災害嗎?人民網科普中國制作了“仰望星空 這些天文知識你Get了嗎?”專題,盤點近期備受關注的天文科普知識,帶你揭開天文學的奧秘,領略宇宙的神奇。
1月3日的朋友圈被首張月背圖刷屏。當日10時26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月球中繼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眾所周知,人類探月的征途早就起步且越來越快。那麼,月球上到底有什麼寶貝讓人如此著迷?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 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那麼,月球背面到底什麼樣?這張圖是如何被“鵲橋”傳回地球的呢?人類為什麼要探索月球背面呢?
說到“超級月亮”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隻要是有關於超級月亮的新聞,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關於它的謠言也不少。其中,有說法稱超級月亮這個名詞是人為杜撰的﹔還有說法稱超級月亮會引發地震等自然災害,因為2011年出現超級月亮時,日本發生了9.0級強烈地震。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截止春分前,“超級月亮”在今年已經出現過兩次,分別為1月21日、2月19日,適逢月全食和元宵節。本次“超級月亮”巧逢春分日,又將掀起公眾熱議,給人們帶來賞月和拍攝“大片”的好機會。但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俊杰在接受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時表示,“‘超級月亮’並非天文學術語,也沒有公眾想象的那麼罕見,而是比較常見的天文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作為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看起來似乎比電影中的黑洞更夢幻。跟你想象中的一樣嗎?無論在你想象中是什麼樣子的,這絕對都是人類的高光時刻。在你奔走相告前,我們備好了從入門級到初級、從中級到高級的談資,下面請對號入座,看看你在哪個級別。
10日晚,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組公布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神秘的黑洞首次以圖像方式被呈現到地球人面前,有媒體將此照片問世稱為人類歷史上的“高光時刻”。不過,很多人在看到黑洞照片之后,依然對黑洞有各種好奇與疑惑:黑洞真的就是照片上的模樣嗎?為什麼黑洞首照有些模糊?給黑洞拍攝“大片”有哪些難點呢?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北京時間4月10日晚上21點整,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正式公開發布。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亞哥、中國上海和台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等六地將同步直播全球新聞發布會,共同宣布人類天文史上首張與超大質量黑洞照片有關的重大成果。
眾所周知,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天體,而其中最出名,同時也是最神秘的,應該就是黑洞了。在很多關於宇宙的科幻電影中,黑洞都出現過,在傳統的觀點中,黑洞意味著無休止的瘋狂吞噬,隻要是接近它的物質,都會被無情地吞噬掉。但在黑洞走向死亡時,會不會完全轉變為另一種狀態?
1月21日13時4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文昌超算一號”商業遙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了解,該衛星將專門為海南及南海區域提供遙感信息服務,預計於3月底完成在軌測試並交付使用,可實現海洋生態監測、船舶監測、港口監測等,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環境、國土、交通等多個領域。那麼,什麼是遙感衛星?
眾所周知,人類在探尋火星奧秘的路途上已行走多年,至今仍有許多科學家樂此不疲地致力於火星探索,想要把火星變為人類的“第二家園”。那麼,到底為什麼科學家一直對火星抱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呢?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又會有哪些困難呢?
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點收獲大量好評。“地球想逃出太陽系,為什麼偏要走到離木星那麼近的地方去?”在看完《流浪地球》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到底什麼是引力彈弓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