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清明,是怎麼從節氣變成節日的?【3】

韋衍行
2020年04月07日10:07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宋代清明已“自成一節”

在宋《歲時廣記》中,“清明”已成為獨立的條目列在“寒食”之后。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習俗的清明節,在宋代形成了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習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獨立的傳統節日。

宋本《清明上河圖》裡的踏青景象。資料圖片

據《東京夢華錄》(卷七)記載,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清明節不僅保持著祭掃、寒食等習俗,而且“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節活動與北宋並無太大差別。不過地處水鄉的杭州多了“彩舟畫舫”一道水景,《夢粱錄》有載,“宴於湖者,則彩舟畫舫,款款撐駕,隨處行樂。”

明清大體承接前代,清明仍是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但寒食節和上巳節逐漸式微。掃墓祭祀和郊游踏青還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

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挂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的清明節流行放風箏,寄托著人們除病消災的心願。如《紅樓夢》第七十回中,與清明相近的一天,大家一時興起想去大觀園放風箏,黛玉亦言“放放晦氣”。但她的風箏無法抵住強勁的風力,隨風而去。眾人見狀安慰,“林姑娘的病根兒都放了去了”,然后紛紛用剪子鉸斷引線,看著自己風箏消逝在空中。

直至今日,仍有許多民眾熱愛在清明前后放風箏。人民網 劉穎穎 攝

 

中國人歷來講究慎終追遠,清明節既緬懷昨日,也憧憬明天﹔既祭奠逝者,也呵護新生。無論是祭祀、掃墓的肅穆和追思,還是踏青、游玩的閑適與愜意,這個傳承兩千多年的節日,連接著生和死,感受著樂與哀,是關乎中國人生命與傳承的一種體現。 

(責編:李慧博、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