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超过35℃会感觉状态不佳?你的情绪可能“中暑”了

2017年07月27日13:22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很多人在这时身体都会出现中暑现象。其实除了身体中暑外,炎热的环境也会使人的心理产生变化,出现“情绪中暑”。那么,到底什么是“情绪中暑”?它有哪些特征?我们又该如何远离“情绪中暑”?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3日,由于持续高温,浙江省杭州市一超市内出现了大批前来纳凉避暑的民众。(许康平/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杭州市第七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影响明显增强,人们会在情绪、心境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容易情绪失控,甚至会频繁与人发生摩擦及争执,这就是“情绪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

《银川晚报》介绍了人“情绪中暑”的常见临床表现:

1、情绪不稳定、心烦意乱、易冲动、常因为小事发脾气。

2、头脑混沌、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思考问题、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

3、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常出现悲伤、抑郁情绪。

4、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某些行为,如反复洗澡、洗脸等。

5、身体不适、头痛、乏力、呕吐及低热,严重者可出现昏厥。

天气炎热是造成“情绪中暑”的关键诱因。中国江苏网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当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或持续高温天气时,人的内分泌系统可能会出现紊乱、电解质代谢可能会出现异常,加之睡眠、饮食减少和出汗增多等因素,导致人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出现反常表现,进而诱发“情绪中暑”。

《生命时报》提到,要想防止“情绪中暑”,就要学会通过自我调节来给情绪“消暑”。首先,人们需要找到真正的压力源并解决问题;其次,学习平复心情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深呼吸、冥想,还可以找朋友倾诉,以此转移负面情绪。

红网建议,防止“情绪中暑”还应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调整起居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同时增加午休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过度疲劳;平衡膳食,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食物。

另外,北方网提醒,如果“情绪中暑”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避免“中暑”状况持续时间过长。(成子良)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研究的领域为:健康养生、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等。

(责编:崔钟文、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