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事都没兴趣、消极倦怠?"习得性无助"需警惕

张思齐

2019年06月08日08:24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1965年,一位名为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科学家开始了一项实验:他把狗关进笼子,铃声响起时电击狗,狗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躲避电击,只能在笼子内忍受;多次实验后,将笼门打开,铃声再次响起时,狗不仅不会逃离笼子,还会在电击未开始时就原地躺下,痛苦地哀嚎、颤抖。

人也如此。当个体面临不可控的情景时,一旦认识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不可避免的结果后,便产生了放弃努力的消极认知和行为,表现出无助、无望和抑郁等消极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会认定自己“已不具备改变困境的可能性”,丧失对事情的掌控能力,难以恢复。

这种无法回避负面影响的心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后果,就是人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消极倦怠,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受阻,存在从暴躁到绝望再到恐惧的情绪失调,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症。在生活中,一旦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沼,个体的理性判断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认为自己没有改变的力量,屈服于失败,停止努力。那么如果患上了习得性无助心理,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习得性无助”者经常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因素——如智力、个人能力等,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非稳定的外部因素——如运气、任务简单等;这种心理让人们把失败原因归结于自身难以改变的因素,因而放弃继续尝试。想要改善习得性无助心理,就必须首先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能自觉选择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归因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和锻炼,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归因倾向甚至习惯。例如,在做成某件事时,不简单归结为“我行”“我有能力”,而是具体罗列出本次成功的内在与外在条件,并加以全面总结;而当失败时,我们在从自己的内在找原因的同时,由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还应找出使外在不利因素产生作用的我们自身的内在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归因,不要让习得性无助成为我们以后道路上的绊脚石。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心身医学门诊主任、资深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姚欣雨、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