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科普中国2019年“双十一”系列报道

总被"限时抢购"冲昏头脑?"稀缺效应"需警惕

李泽楠

2019年10月30日09:18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在生活中,我们似乎经常看到“最后几天,清仓大特价”“限时促销,售完即止”等广告标语,每当这个时候,你是否也经常抱着“捡便宜”的心态饶有兴趣的去看看能买点什么呢?毕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或许是商家用来引诱顾客,使顾客提高购买力的一种策略呢?

其实,在消费心理学中,人们把因“物以稀为贵”而引起购买欲望的现象,称为“稀缺效应”。一些商家对 “稀缺效应”加以利用,便有了“饥饿营销”这种营销模式,即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数量,人为制造稀缺,并给消费者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渴望度和产品的知名度。

2014年11月11日,杭州市延安路上一家精品店前,人们正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网购打折商品。(施健学/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965或021-63519288】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 · 西奥迪尼曾在他的书中讲过他弟弟理查德的卖车经历。在书中,西奥迪尼讲到,理查德常常会在周末登出广告出售二手车,他会把这些潜在买家约在同一个时间来看车,这样做就是为了制造一种竞争气氛。通常,第一个买家会按照标准的买车程序,仔细地检查车子并指出各种缺陷,然后开始议价。但是这时候,第二个买家也赶到了,此时,第一个买家的心理状态开始发生变化,不经意间萌发出了竞争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买家几分钟前的从容不见了,他会突然感到机不可失、时间紧迫。同样,第二个买家也会被有限资源带来的竞争搞得很紧张,在一边踱来踱去,觉得这辆车突然间变得特别有吸引力。假如第一个买家没有立刻决定买那辆车,甚至是没能很快地做出决定,第二个买家就会立刻冲上来要求买车。最后,西奥迪尼评价道:所有那些为我弟弟的收入做出了贡献的买主们都没有认识到,促使他们买车的强烈欲望与车本身的价值毫不相干。

由此可见,竞争带来的稀缺和饥饿一样,容易激发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渴望。这个时候,这种由于“稀缺”而产生的紧张感会占据上风,似乎自己是否需要或是东西值不值得等因素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下次再看到“限时抢购”等标语的时候,不要被“稀缺感”控制了头脑,不妨退一步想一想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一定要占有现在看到的这一款商品吗?真的有商家宣传的那么“严重”,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吗?总之,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适度消费,不再因“稀缺”而一时冲动。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心身医学门诊主任、资深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刘昊然(实习生)、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