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它推動各個領域迅猛發展,其中,它在診療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看納米療法是如何用於治療人類疾病的。
由蘇州工業園區納通生物納米公司研制的納米微針。(朱桂根/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納米機器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
納米技術有望用於醫療機器人中。據河北新聞網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發動機,並認為這種發動機將來有望用於各種納米機器,包括在人體內部工作的醫療機器人。據介紹,這是一種膠體發動機,由金納米顆粒和溫度響應性聚合物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組成,利用金屬顆粒的分子間作用力(又稱范德華力)進行工作。短期來看,該研究成果可用於控制微流體閥門的開關、生物檢測以及藥物篩選﹔長期來看,它可用於納米機器人進行納米醫療以及微納機電系統等領域。
新型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心肌梗塞
納米技術可用於治療心肌梗塞。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夠在心臟組織破損處聚集的納米顆粒,這種納米顆粒可用於評估梗塞的嚴重程度,未來還可用於將藥物直接送至心臟。聖彼得堡科學家指出,有些藥物能用於評估梗塞范圍,還有些藥物能刺激心臟組織生長、避免因心臟肌細胞大量死亡而造成消極后果,在納米顆粒中填充入這些藥物,納米顆粒會在受損處釋放藥物和染色分子,同時避開心臟的健康部分。
激發機體免疫響應新思路
此外,據《科技日報》報道,我國科學家發現,經聚合物鈍化處理后的納米材料在靶向治療中不僅起運輸作用,還在激發機體免疫響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項研究由蘇州大學放射醫學及交叉學科研究院特聘教授周如鴻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馬光輝研究員等共同合作完成。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將納米材料披上聚合物“外衣”后,它們進入機體后不會被巨噬細胞內吞,還會通過加速巨噬細胞流動性促進其遷移,並誘導產生大量炎症因子,從而觸發機體強烈的免疫反應。
相信未來納米材料不僅能夠應用於醫療領域,還將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蔣雨薇)
本文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生物醫學應用副研究員劉曉麗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