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200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立每年的10月13日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簡稱“國際減災日”。我國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地震、洪水、火災等突發性災害頻發,了解必要的防災、減災知識及自救技能很重要。對此,人民網科普中國特別為大家整理了一份防災、減災小貼士,請大家務必學習、牢記於心。
洪水來襲,這幾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災難來臨之際,提前一秒鐘的預警都會極大地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那麼,地震預警系統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人們收到預警后,又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詳細]
科技騰飛,時代變遷,古人“上天”的夢想正在被逐一實現,君不見“嫦娥四號”升空指日可待,將在距地球38.4萬千米的月球上一探究竟﹔君不見“中國天眼”坐落黔南,深邃目光直射浩渺深空。但上天容易入地難,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卻仍然很難精確地預測地震,這是怎麼回事?[詳細]
天寒下雪天暖卻下冰雹,這是為什麼呢?
冰雹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氣象災害,它不僅具有很強的破壞力,而且“來得快去得更快”,預報難度大。很多人對於冰雹都有這樣的疑惑,夏天的天氣十分炎熱,為什麼還會出現冰雹呢?[詳細]
冰雹也被稱為“雹子”或“冷子”,是一種特殊的降水現象,經常出現在夏季或者春夏之交。不過隨著全球氣候異常,其它季節出現冰雹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如果遭遇到惡劣的冰雹天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