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已至,你做好消暑祛濕的准備了嗎?

2017年07月17日14:4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近日,你是否常常感到心煩氣躁、身乏體困、食欲下降?這可能是“三伏天”所致。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悶熱潮濕的時期,這一時期暑濕之氣旺盛,人體出汗較多,容易傷津耗氣,因此在這一時期調理身體尤為重要。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炎炎烈日下,游客在西湖邊游玩。(龍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三伏天需注意哪些飲食問題?

冰涼可口、口味多樣的冷飲是很多人夏季的最愛,人們認為飲用冷飲后,人體的局部溫度可迅速降低,達到消暑降溫的目的。但是據《科技日報》報道,從養生的角度看,因貪圖一時涼爽而食用一些冰鎮食物對身體無益,相反在炎炎夏日裡多喝姜茶、熱水、熱茶,適當出汗,會有助於發汗解表、透裡疏通。

同時,由於三伏天裡天氣酷熱,這時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進而容易出現精神倦怠、身體疲乏、食欲不振、消化能力下降等狀況。此時,我們應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吃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

巧借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

盡管天氣炎熱,但此時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冬病夏治是中醫的一種觀點,而三伏貼則是中醫“冬病夏治”的療法之一。據《健康時報》報道,所謂“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發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通過一些特殊療法來達到、減輕或消除症狀的目的,包括“穴位貼敷”“艾灸”“火龍灸”“督灸”“毫針”“拔罐”“理療”等,其中“穴位貼敷”即貼“三伏貼”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與此同時,在三伏天裡泡溫泉也對身體十分有利。因為泡溫泉時,水中的礦物質能經過穴位經絡有效深入皮膚,從而起到養生健體的作用。

出伏后需注意哪些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出伏后早晚涼爽、中午炎熱,溫度浮動較大,因此需當心“秋燥”傷身。出伏后,為了避免早晨起床時出現皮膚干燥、嗓子發干、干咳無痰等症狀,應多喝水,且最好能在水中加些許蜂蜜。另外,常吃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在保持室內通風的基礎上,在室內養些綠蘿等綠色植物﹔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都有益於預防秋燥。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盡管天氣炎熱,但我們仍應做到飲食有法,運動有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消暑祛濕的准備,才能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度過炎炎夏日! (郭星星)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主管崔淑霞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方正、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