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地震如何自救?避震三角空間可助脫險

2017年08月09日08:0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5月11日,不少游客和學生來到山東煙台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學習避震逃生技能,了解防災減災知識。(唐克/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中國地震台網通報,北京時間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市)(北緯33.2,東經103.8)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20公裡。震中距離九寨溝縣城35公裡,距阿壩州210公裡,距成都市290公裡,距甘肅隴南市100公裡。四川、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多省震感明顯,局部地區震感強烈。遇到地震如何自救?如何脫險?

地震時應找到避震空間來自我保護

迅速尋找室內避震三角空間: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的地點,可以稱其為避震空間。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例如:結實牢固的家具附近﹔內牆(特別是承重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地方。

余震前改善所處的環境,設法脫險

震后,余震還會不斷發生,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若不幸被困,應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挂物或其他危險物﹔搬開身邊可移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不要隨便動用室內設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等有毒異味或灰塵較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亂叫,保持體力,用敲擊聲求救。(金鴿)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四清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