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高黎明、方正)距離2017年8與8日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發生已經快兩天了,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心系九寨溝,密切關注著災區的情況,震后的救援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在震后的眾多傷情中,出現最多的就是骨折。那麼,如何在震區簡陋的環境下對骨折傷患進行救助呢?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二科主任溫建民,請他來談談救助骨折傷患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2017年8月9日,武警九寨溝森林中隊官兵在現場救援。(王維爽/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如何對骨折傷患進行應急救援?
雖然震區環境惡劣,但是仍有許多人奮戰在災區第一線,與時間“賽跑”,挽救受災民眾。那麼,在救援中如果發現有人骨折,該如何進行應急救援呢?溫建民表示,在簡陋環境下救助骨折傷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患者的頸椎受到損傷,除了要避免患者的頸椎發生移位,還需要給患者佩戴頸托等護具,如果沒有頸托,可以將雜志卷成頸托的形狀將脖子圍起來,這樣可以對受傷的頸椎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2、如果患者是上肢受傷,包括出現前臂骨折、上臂骨折等,急救時可以就地取材,用樹枝、木板等做成夾板對患處進行固定,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3、如果患者的下肢髖關節出現骨折,搬運時不能隨便抬起患者的患肢,而是需要有人握住患者的踝關節進行牽引,通過牽引進行搬運﹔
4、需要注意的是,搬運傷患時至少需要三人共同進行,其中一人扶著患者的頭和后背,一人扶著腰部、臀部,另一人扶著腿部,這樣可以避免患者出現二次損傷,減少病情加重的風險。另外,在運送傷患時,不能使用軟擔架,而要用硬擔架,如果條件有限,可以用木板、床板、門板等代替擔架,將傷員運出災區現場。最后,在救治傷患時,如果沒有繃帶,可以將衣服或床單撕成布條來代替繃帶,結合夾板將受傷的部位固定住,緩解患者的疼痛,再將患者轉移到后方進行全面治療。
傷筋動骨一百天?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們常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也就是說,從骨折到痊愈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溫建民解釋:“一般骨折愈合是需要三個月,但是每個部位是不一樣的。股骨、干骨等部位骨折后,一般三個月后就可以正常活動了,但要想使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就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三個月的時間隻能做到臨床愈合。也就是說,民間常說的‘傷筋動骨100天’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治療初期的三個月對康復來說是很重要的。”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二科主任溫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