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為何不受待見?看看人們對它有哪些誤解

2017年08月25日08:1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由中國科協科普活動中心、人民網科普中國主辦的“說說身邊的謠言——2017全國科普日特別策劃”有獎征集活動圓滿結束。有人在留言中對核電站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認為核電站的安全性不高、核廢物會危害健康、住在核電站附近會受到核輻射的危害等。那麼,人們對核電站的這些誤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核電站的安全性真的不高嗎?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7月26日,在山東煙台港集裝箱查驗區,放射性異常的集裝箱被調至臨時隔離區。(唐克/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誤解一:核電站的安全性不高

由於缺乏對核能和核電站的了解,很多人隻知道一旦核電站出現事故,核泄漏會帶來巨大的危害。然而,與其他工業相比,核電站發生事故的概率卻是最低的。核電站確實存在著發生事故和災害的風險,但我國目前具備的核電技術可以在核事故發生時,將事故對群眾的影響降到最低。

據《光明日報》報道,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採用第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國際上對核電站的最高安全要求,全面貫徹了“縱深防御”的設計原則,設置了較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經濟性。據新華網報道,我國已經在第四代先進核電技術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它能使核電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引發放射性物質大量泄露的事故,不會對人類的健康和環境造成影響。

誤解二:放射性廢物會危害健康

隨著核電站規模地不斷擴大,核電站所產生的各類放射性廢物也越來越多,含放射性的核廢料是如何被處理的呢?

核電站產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廢料,都會根據其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和放射性水平的不同,被送往后處理廠進行嚴格處理,后處理廠對核廢料中的有用部分進行分離並回收利用,剩余不能被回收的廢料則會經過固化處理后被深埋於地下,一段時間后,這些廢料中的放射性物質就會衰變成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據《光明日報》報道,我國已建成用於處置核廢料的西北處置場、華南處置場,並正在積極推進在核電站集中地區建設新的處置場,為我國核電的發展解決后顧之憂。

誤解三:住在核電站旁會被輻射

核輻射是在建設核電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一些核電站附近的居民害怕核輻射會危害身體健康,因而開始抵制核電站的建設。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很多輻射,例如消毒、保鮮、治療疾病等過程中也存在輻射,輻射是否有害,需要通過看劑量來判斷。據《光明日報》報道,生活在核電站周圍的居民因核電站工作所帶來的輻射每年平均為0.01毫希,而從北京到歐洲乘坐飛機往返一次所受輻射的劑量為0.02毫希,做一次胸透會受到0.3毫希的輻射,每天看兩個小時電視則每年會受到0.01毫希的輻射,由此可見,我國的核電站在輻射方面是處於安全狀態的,不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張澤英)

本文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進行科學性把關。

(點此進入“說說身邊的謠言”專題頁面》》》)

(責編:劉若馨(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