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魚的記憶隻有7秒 魚的聰明超出你的想象

2017年08月25日12:2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日前,由中國科協科普活動中心、人民網科普中國主辦的“說說身邊的謠言——2017全國科普日特別策劃”有獎征集活動已經落下帷幕,在活動的留言板上,很多網友對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魚的記憶隻有7秒”表示懷疑。網絡上有傳言稱魚隻有7秒的記憶,7秒之后它就不記得過去的事情,一切都變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的浴缸裡它永遠不會覺得無聊,因為7秒一過,每一個游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的天地。但事實上,魚的聰明程度超出人們的想象。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6年12月28日,在如皋市長蝶觀賞魚專業合作社一養殖基地拍攝的蝶尾金魚。(許叢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實驗証明魚的記憶遠不止7秒

據新華網報道,1965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為了測試魚的記憶力,特地選了一個長魚缸。實驗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在魚缸的一端射出一道亮光,20秒過后,又在這一端釋放電擊。然后,他們在魚缸的另一端重復同樣的操作。很快,金魚就形成了記憶:它一看到亮光,就趕緊跑到魚缸的另一端躲避電擊。實驗証實,隻要進行合理有效的訓練,這些聰明的金魚可以在一個月內牢牢記住躲避電擊的方法。

人們一直以為金魚頭腦簡單,但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魚類的聰明程度超出人們的想象。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消息顯示,查爾斯·斯特爾特大學陸地、水域和社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凱文·沃布頓從事魚類研究10多年后發現,魚能夠記住獵食對象類型達數月之久,即它們在遭到捕食者攻擊后,會知道躲避這類捕食者,而且這種記憶可以維持數月。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做過一些關於魚類記憶的實驗,結果都証明魚的記憶遠不止7秒。

魚可以通過臉部特征識別彼此

一些魚能夠區分“臉熟的魚”和“第一次見到的魚”,它們如何記住並認出“老朋友”呢?據中國網報道,大阪市立大學研究小組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魚是通過識別臉部特征來辨別彼此的。研究小組以圈地劃范圍的慈鯛科魚為對象進行了此項研究,這種魚的特性是它對在自己圈地范圍附近經常游動的魚沒有什麼防備心,但會對第一次見到的魚做出戒備動作。研究小組用電腦將“經常見到的魚”和“第一次見到的魚”的臉部以及身體的一部分進行合成,生成了4組合成圖像,然后分別在電視機上放映,通過觀察發現,慈鯛科魚在遇到“臉熟”的魚時,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出現10秒左右的警備狀態,然后便放鬆了。但是,如果是“第一次見到的魚”,慈鯛科魚不僅會保持一定距離,身體的各個部位還會保持30秒左右的警備狀態。因此研究小組認為,魚有可能是通過臉部的花樣和顏色進行識別的。

利用魚的記憶力可以建立海洋牧場

據 《浙江日報》報道,從傳統的漁獵和養殖形式向更高級的海洋牧場形式轉型,是未來開發海洋的主要方向。建立海洋牧場,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基於魚的記憶力。因為魚的記憶力會形成條件反射,當人類為它們創造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時,魚就會憑著記憶,在沒有邊界的海水中自動游回人類設定的區域內。

科學証明魚的記憶遠不止7秒,因此不要再低估魚的智商了,它們可能遠比你想象中的更加聰明。(實習生張佳麗)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

(點此進入“說說身邊的謠言”專題頁面》》》)

(責編:張佳麗(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