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一到夜裡就興奮,我也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2017年10月30日14:5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幾名大學生在手背上畫帶有血絲的“眼睛”,用行為藝術倡導健康睡眠。(趙玉國/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常常處於這種狀態:晚上舍不得睡,早上不願意醒。明明是個人類,可偏偏過著“夜貓子”的作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身醫學門診主任彭國球老師說,“這種黑白顛倒的生活作息除了跟工作和學習時間有關,大多都是因為晚睡強迫症”。

隨著上班族和學生群體的工作、學習壓力日益增大,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用來學習、工作,因此他們睡得越來越晚,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晚睡的習慣。這種晚睡可以說是情有可原,但現在有一部分人,他們沒有工作和學習的牽絆,本可以早早地睡覺,卻總是要熬到半夜才睡,即使躺在床上,也要玩玩游戲、上上網、看看視頻等。彭國球表示,“這種紊亂的作息會導致白天無精打採,夜裡興奮不已,完全 ‘黑白顛倒’,屬於晚睡強迫症。”

針對這種現象,彭國球提醒,人類的基本三大需求是飲食、睡眠與運動,滿足了三大需求才能更好地生活,長期晚睡會對身體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彭國球建議,要想戒掉晚睡,首先要強迫自己睡前遠離手機﹔其次要重視睡眠的重要性,認識到睡眠不足會對身體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如使人精神不振、情緒失調等。

除了上述情況,有些人晚睡還可能是因為“心裡有事兒”。彭國球表示,遇到這種情況,解決了“心裡那點事兒”,才能解決晚睡問題。社會壓力如此大的今天,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節,放寬心態。(蔣曉婷)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方正、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