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半球白晝最短 你知道冬至和立冬有何不同嗎?

2017年12月22日10:2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今天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很多人都會將立冬和冬至兩大節氣混淆。立冬一般是在每年11月份的某一天,而冬至一般是在每年12月份的某一天,由於二者時間不同,其含義也不同。那麼,兩大節氣到底有何不同之處呢?

俗語有雲: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圖片來源:東方IC)

據齊魯網介紹,立冬的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日~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立冬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移栽油菜,南部地區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此時,空氣干燥,土壤中含水較少,應注意防火工作。

據中國軍網介紹,冬至節氣起源於春秋時期,盛於唐宋時期,相沿至今。我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從而測定出冬至的時間一般在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晝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晝會逐漸變長,各地氣候進入最寒冷的階段,即人們常說的“進九”。

提到冬至,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這一天要吃餃子。那麼立冬和冬至兩大節氣在飲食上有哪些相同跟不同之處呢?

據東方網介紹,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很多節日、節氣都要吃餃子,比如三伏天的頭伏、立冬、除夕。立冬吃餃子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因為人們認為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交子”與“餃子”諧音,故立冬這天應該吃餃子。立冬是進補的節氣,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因此立冬之后的飲食要以溫補為主,可以溫暖身體、驅走嚴寒,增強抵抗力,少生疾病。

同樣冬至也有吃餃子的習俗。據《鄭州晚報》介紹,我國北方地區一直流傳一句俗語,“冬至到,吃水餃”,因此,北方地區冬至的習俗也是吃餃子。南方地區在冬至大多會吃湯圓,也有部分南方地區在冬至當天喝羊肉湯,以驅除寒冷。在江南水鄉,部分地區冬至之夜全家人會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李易明)

本文由北京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琳娜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崔鐘文、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