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看到小寵物翹著尾巴,高興地和鏟屎官玩耍。然而,竟然有一些嬰兒一出生就帶著一條“小尾巴”。這是怎麼回事?是一種疾病嗎?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這種“小尾巴”其實是一種疾病。據《廣州日報》介紹,這種疾病名為小兒神經管畸形,是脊髓栓系綜合征中的一個表現,是由於脊髓回縮被病理性束縛致脊髓低位,脊髓發生慢性進行性病理改變而引起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和畸形的綜合征。其中,部分患兒出生后即被發現骶尾部皮膚異常,如骶尾部正中長毛發,皮膚凹陷出現竇道,皮下脂肪增厚,贅生物以及顯性脊柱裂等﹔部分患兒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如進行性下肢無力,步行困難,一側肢體變細,腱反射減弱,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礙等﹔有的還會出現脊柱及足部畸形等。
寶寶的屁股上竟然長了一條“小尾巴”。(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嬰兒為什麼會患上小兒神經管畸形呢?廣東東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駱慶明在接受《廣州日報》採訪時表示,這種疾病或與寶寶的媽媽孕期未服葉酸有關,媽媽懷孕3個月內缺少葉酸,可導致胚胎發育時神經管閉合過程受到影響即產生胎兒腦或脊髓發育異常。金羊網介紹,大量臨床研究証實,孕期缺乏營養素與胎兒出生缺陷密切相關,葉酸的缺乏就可以導致多系統的畸形(如神經管缺陷、先心、唇腭裂等)。
既然葉酸如此重要,那麼准媽媽應該怎樣補充葉酸呢?據人民網北京頻道報道,准媽媽應在孕前3個月到孕后3個月服用葉酸片,並注意服用劑量,正常育齡婦女每天服用0.4mg的葉酸能保証有效得到足夠量葉酸,每天服用量不應超過1mg。這是因為,准媽媽僅靠服用富含葉酸的食品遠遠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一定要同時服用人工合成的小劑量葉酸片才能起到預防嬰兒神經管畸形的作用。飲食中含有葉酸的食品很多,比如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動物內臟等,但食物中天然葉酸分子的顆粒較大,需要在人體小腸被加工后才能被身體吸收,其吸收率僅有50%,而食品在烹調過程中也容易因為加熱而造成損失。所以說,准媽媽一定要注意額外補充葉酸,防止因自身葉酸缺乏而令胎兒畸形。(李易明)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主要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