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華社的一則報道讓催眠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報道稱,韓國一家電視機制造商推出了一項貼心服務:幫你忘記劇透內容。這家制造商與瑞典催眠師弗雷德裡克·普萊斯托合作,推出了一項名為“反敗興”(UnSpoil Me)的服務,稱這項服務不僅能通過催眠幫使用者忘記劇透內容,還能忘記任何一部看過的影視劇內容。因此有人說催眠可以幫助人們消除記憶,但它真的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嗎?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催眠到底是什麼。據《生命時報》報道,催眠是催眠師通過有技巧的誘導(如漸進放鬆、單調刺激、集中注意、想象、超負荷信息導入等)使被催眠者進入一種似睡非睡的意識恍惚狀態。在催眠狀態中,被催眠者的意識變得薄弱,從而進入潛意識狀態。
催眠的確具有神奇的治療效果,據《科技日報》報道,催眠可借由催眠師直接或間接的暗示,讓被催眠者進入一個設定的情境中,引發被催眠者原有但不被察覺的潛能,將被催眠者原本的悲傷情緒轉換或釋放,進而激發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緒愈合能力,達到治療的目的。

一名大學生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接受音樂催眠放鬆治療。(楊雨/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那麼催眠究竟能不能刪除記憶呢?據《科技日報》報道,催眠隻能達到“記憶遮蔽”的效果,即讓人在一定時間內忘掉相應的情境或事物,但這並非真的刪除記憶,即在一定情境的刺激下,記憶有可能會恢復。因此,以催眠來達到遺忘的目的並不可取。至於有些電視劇中“用催眠刪除記憶”的劇情,則有可能只是一場商業鬧劇。
另外,現實生活中被催眠了的人,也不像影視作品中描述的那樣會被催眠師任意擺布。據《生命時報》報道,被催眠后所出現的行為都是被催眠者“想做”的行為,只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受意識控制,阻止了這些行為的發生,而催眠只是給了被催眠者一個“借口”,使其可以大膽地做出潛意識本來想做的行為。所以被催眠者並非失去理智,他們一般不會服從那些與自己價值觀不一致的指令。
因此,催眠雖然有療效,但那些玄之又玄的功能只是嘩眾取寵的作秀手段或者一種影視夸張手法罷了,切莫太過當真。(李平峰)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環保、水利、節能、氣象、人工智能、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