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蔗,毒過蛇”? 其實都是霉變惹的禍

陳方

2018年04月05日08:1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清明期間,人們或出游踏青,或返鄉祭祖。在廣府地區有一個習俗,即要用甘蔗來拜祭祖先,而且分吃甘蔗時大人會叮囑孩子“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意為做事有頭有尾,善始善終。不過,另一民間說法稱:“清明蔗,毒過蛇!”那麼,它真的會“毒過蛇”嗎?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12月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白洋村,農戶正在收割豐收的甘蔗。(張九強/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其實民間“清明蔗,毒過蛇”的說法並不科學,“吃甘蔗中毒”和“清明節”並沒有必然關系。據人民健康網介紹,之所以會把清明節和吃甘蔗中毒聯系起來,主要和天氣變暖有關。春季氣溫不斷升高,霉菌等雜菌適宜生長繁殖,這也是多數食物在常溫下不易保存的原因。此季節的甘蔗容易霉變,霉變的甘蔗就有產生毒素的風險。也就是說隻要吃了霉變且產生毒素的甘蔗,無論是在清明節還是其他季節,都會導致中毒。

那麼霉變的甘蔗為什麼有毒?中毒后都有哪些症狀?據《北京晚報》報道,霉變的甘蔗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嗜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霉變甘蔗中毒發病急,潛伏期最短的隻有十幾分鐘,長的可達十余小時。據新華報業網報道,吃甘蔗后中毒的症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輕度中毒后的患者2∼3小時發病,出現嘔吐、惡心、腹痛等症狀﹔中度中毒的患者腸胃症狀加劇,出現陣發性抽搐、意識不清等,恢復后可能會有語言、意識及運動障礙等后遺症﹔重度中毒的患者主要有深昏迷和癲癇持續狀態,常發生血尿等,也常因呼吸衰竭而死,或者留下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症。

霉變的甘蔗有毒,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挑選到新鮮的甘蔗呢?《廣州日報》建議,首先要挑外觀鮮艷的甘蔗,表面光滑、有白霜的甘蔗通常比較新鮮,再用手捏一下,要挑質地堅硬的甘蔗,如果比較鬆軟,霉變的可能性較高。其次,盡量現場削皮、斬段,觀察是否有霉變的現象,“蔗口”有絮狀或茸毛狀物,剖面有泛紅黃色、棕褐色甚至青黑色斑點、斑塊的,就千萬別買。最后,不要一次性購買太多甘蔗,即買即食,因為吃不完的甘蔗也有可能逐漸霉變。(陳方)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於露、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