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前沿科學研究打開窗口 海馬冷泉到底是什麼?

王思涵

2018年06月05日08: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為前沿科學研究打開窗口 海馬冷泉到底是什麼?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3月18日,航拍的珠江上游融江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城段江面。

(譚凱興/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5月1日晚通報:“海洋六號”科考船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於4月28日~30日展開聯合科學考察活動。其間兩船分別搭載的4500米級深海作業型潛水器“海馬”號遙控潛水器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馬冷泉”區進行聯合科學考察。

不少人看到“海馬冷泉”不禁感到疑惑,什麼是“冷泉”?什麼又是“海馬冷泉”?“海馬冷泉”有什麼特點?它對於我國科學研究領域有哪些意義?

據《新華網》報道,冷泉系統是一種深海自然現象,由富含甲烷的流體滲漏至海底而形成。而 “海馬冷泉”,據《人民日報》報道,位於我國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水深1350米~1430米,是“海馬”號於2015年3月發現的。

那麼,“海馬冷泉”有哪些特征呢?據新華網介紹,“海馬冷泉”的淺表層富含天然氣水合物﹔海底出露大量不同形貌特征的自生碳酸鹽岩,主要呈結核狀、結殼狀和層狀﹔部分區域因較強烈的甲烷氣體滲漏,碳酸鹽岩膠結了大量貽貝殼體﹔冷泉生物群廣泛發育,管狀蠕虫、蛤類及貽貝等多種冷泉生物共存,其中貽貝分布最為廣泛﹔不同種類和不同生長期的生物,在空間上交互分布。

“海馬冷泉”對我國科學研究領域有何意義呢?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海馬冷泉”是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現的第一個大型活動性海底冷泉,為開展天然氣水合物系統成藏、冷泉生態環境乃至地球生命起源等前沿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科技日報》也報道稱,在“海馬冷泉”區海底淺表層獲取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是繼南海北部陸坡神狐海域和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之后,在新海域找礦的重大突破。“海馬冷泉”為研究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及其環境效應、冷泉生物生命起源與演化等重要科學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實驗平台,將引領和推動我國海域冷泉地質與生態環境研究進一步深入。(王思涵)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金海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於露、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