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也講智能化 人工智能養豬的優勢真不少

張鋒

2018年06月22日08:0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養豬也講智能化 人工智能養豬的優勢真不少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8月21日,採取生態養殖模式的南通興安牧業公司員工正在豬舍勞動。

(顧華夏/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新華網報道,6月7日,阿裡雲在上海發布了“ET農業大腦”,希望將人工智能與農業深入結合。據介紹,這一系統目前已應用於生豬養殖。人工智能完整記錄一頭生豬一生的運動軌跡,沒跑完200公裡的豬不許出欄,實時識別小豬進食情況、叫聲,以便判斷其健康程度……聽起來“魔幻”的人工智能養豬,已經在我國部分養殖公司試用。那麼,人工智能技術是如何幫助我們實現智能養豬的?

首先從出生起,人工智能技術給每頭豬都建立了自己的檔案,完全智能的飼養方式減少了大規模養殖的人工和資金投入,當然這主要得益於智能技術和全天候的感知系統。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介紹,通過智能技術和全天候的感知系統,包括品種、天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頻次、軌跡、免疫情況等“豬數據”都會被完整記錄,並用於分析行為特征、料肉比等。同時結合聲學特征和紅外線測溫技術,可通過豬的體溫、咳嗽、叫聲等判斷豬是否患病,預警疫情。

此外,人工智能技術更有利於降低大規模養殖中母豬生產時小豬的死亡率。特驅集團CIO張海峰在接受《北京晨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你有1000萬頭豬,單純靠人工已經沒法養了。以記錄小豬出生數據為例,每天有大量母豬生產,到底生了多少隻小豬,恐怕人都數不清。我們現在合作研發的技術,能自動分析記錄生產的數量、是順產還是助產。如果小豬被母豬壓住,還可以通過尖叫聲判斷小豬的位置,及時解救。” 中青在線補充道,現在,特驅豬場鋪上了連接“ET農業大腦”的攝像頭,解決了人工大規模養殖的深度拓展和降本增效問題,還形成了更智能、更精細的養殖模式,預計今年每頭母豬可以多生3隻小豬,養豬死淘率可以降低3%左右。

很多人都會覺得,不管怎麼養豬,那都是飼養員的事,和我們這些吃肉群眾並沒關系,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人工智能養殖可以大大提高豬肉的質量。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接受中青在線採訪時表示,“有了‘ET農業大腦’,我們可以准確地知道每一頭生豬的運動量,公裡數可以成為判斷豬肉品質的新標准。未來,我們想要的是一頭跑了200公裡的好豬,而不再是一頭200斤的豬。”通過人工智能養殖,豬肉品質的不斷提升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張鋒)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

卜勇: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學士,中國科學院認知科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后。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環保、水利、節能、氣象、人工智能、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等。

(責編:高黎明、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