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瓠子會中毒?原來只是苦瓠子不能吃

卞怡茗

2018年07月04日08:10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吃了瓠子會中毒?原來只是苦瓠子不能吃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5年6月26日,武警安徽總隊第二支隊一中隊戰士在展示自己種的瓠子。

(徐偉/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最近,一種叫做“瓠[hù]子”的蔬菜出名了。據健康時報網報道,武漢市的陳老伯用自己種的瓠子做了一盤瓠子燒肉,結果發現挺苦的,他認為這可能和苦瓜一樣能清火,於是將菜吃了大半。不想一小時后,突然感覺身體極度不適,還開始腹瀉和嘔吐,甚至還吐出了血水,隨后,陳老伯被醫生診斷為食物中毒。那麼,瓠子到底能不能吃呢?

健康時報網介紹,瓠子分甜和苦兩種,甜味瓠瓜營養很豐富,瓠瓜嫩時營養價值高,成熟后營養成分顯著降低,建議嫩時食用。因其水分和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較高,而熱量又低,因此很受大家歡迎。瓠子可炒、燴、做湯、制餡等,如瓠瓜炒雞蛋、瓠瓜蝦皮湯、瓠瓜餡餃子等,都是不錯的菜肴。

然而誤食苦瓠子卻會引起食物中毒。據《長江日報》報道,苦瓠子含植物毒素鹼糖甙,炒熟后其毒性也不易分解,少量誤食即可引起中毒。苦瓠子的中毒症狀在進食后1~2小時便會出現,輕者表現為口干、頭昏、惡心、嘔吐、乏力、嗜睡,重者則出現腹痛、腹瀉、脫水和血便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為什麼瓠子中會含有鹼糖甙毒素呢?北京大學植物學博士顧有容在接受河北新聞網採訪時表示,有些瓠子中含有鹼糖甙毒素可能是因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偶爾遭遇到一些情況,如瓜藤被踩爛或受到遺傳、高溫、干旱等影響,導致該植物產生自我防衛,而產生這種毒素。瓠子中產生鹼糖甙毒素並不多見,但在一些葫蘆科中的蔬菜裡,如瓠子、黃瓜和葫蘆瓜中,都有可能因為生長中的某些因素產生該毒素。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分辨苦瓠子和甜瓠子呢?《長江日報》建議,苦瓠子和甜瓠子外形很難分辨,市面上大多是甜瓠子。食用者如果不放心,切瓠子時可先嘗一小口,如果有苦味就不要食用了。(卞怡茗)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高黎明、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