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棉簽清理傷口真的安全嗎?你應該這樣做

張華瑞

2018年08月13日08:1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6月30日,江蘇大學志願者在為小學生演示傷口包扎技能。

(石玉成/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從藥店或超市購買一些棉簽放在家中,以備不時之需。不少人認為輕微創傷用棉簽擦拭即可,但這些棉簽真的可以用來擦拭、處理傷口嗎?如果有外傷應該如何處理呢?

解放軍總醫院護理部消毒供應室副主任護師王華生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解釋稱,醫用棉簽分為無菌和非無菌包裝兩種。無菌棉簽,是包裝后進行消毒處理或者經過化學消毒處理后包裝的棉簽﹔非無菌棉簽,是未經過消毒處理的棉簽,被供給醫療機構后會進行消毒滅菌后再用於治療。消費者生活中從藥店購買的非無菌棉簽都不是醫用棉簽,隻能算生活棉簽,可以用來清潔皮膚、耳朵,但不能用於創口處理。消費者從藥店購買非無菌棉簽,沒有醫院裡的消毒設備與條件,如果直接用於傷口處理,很可能出現創口感染、一直無法痊愈的情況。王華生建議在無菌棉簽包裝打開超過12小時后,切勿再使用其處理創口,可以用來家庭衛生護理或者丟棄。

《北京日報》提醒,有外傷就有患上破傷風的可能性,不論是大而深、損傷嚴重、有污染化膿的傷口,還是一些不被注意的外傷。破傷風是廣泛存在於大自然的破傷風梭狀杆菌,通過皮膚黏膜或傷口進入機體,分泌毒素,從而引起的一種急性中毒性病死率高的人畜共患病。因此,平時若不小心出現傷口,一定要注意並及時處理。

那麼,日常生活中,怎樣處理傷口才正確呢?《山西晚報》報道稱,山西省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楊世明提醒,一般的小傷口最好用碘伏來消毒,沒有碘伏的話可用淡鹽水或涼開水、礦泉水沖洗,盡量減少創面細菌的數量。皮膚受傷后,一周左右即可愈合,皮膚傷口如果出現潰爛、紅腫、疼痛等症狀,要考慮傷口是否已感染,需要盡快到醫院就醫。對患有糖尿病、脈管炎等疾病的人來說,小傷口如果沒有處理好,可能長時間無法愈合,從而引發感染、敗血症、截肢等嚴重后果,甚至導致死亡。正確的做法是用碘伏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后,用一兩層透氣性好的紗布對傷口局部進行包扎,並注意及時更換紗布和局部消毒。

此外,還需注意的是,消毒傷口,建議使用碘伏而非碘酒。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了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談超,談超表示,碘酒和碘伏都可以用來消毒,但處理傷口時之所以用碘伏不用碘酒是因為碘酒含有酒精,而碘伏不含,碘酒對皮膚的刺激性比碘伏要大,因此建議用碘伏消毒傷口。(張華瑞)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責編:於露、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