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河北省邯鄲市第三醫院的醫護人員指導小朋友學習正確的睡眠姿勢。(郝群英/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安眠藥本是用來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質量的,不幸的是,許多失眠患者卻為安眠藥的副作用所累。《金陵晚報》指出,一些人睡眠不好,不得不服用安眠藥。第二天起床后卻頭昏腦脹,如同醉酒醒來一般。這是服用安眠藥的后遺效應,叫“宿醉效應”。那麼,為什麼服用了安眠藥后會發生宿醉效應呢?
據中國軍網介紹,宿醉效應實質上是藥物的過度鎮靜作用,它與藥物在體內清除的時間有關,也就是藥物的半衰期。如果在晚上服用了一種半衰期長的安眠藥(比如安定),或者過度服用安眠藥,到第二天的時候,藥物在體內的濃度仍然會較高,可出現頭暈、困倦、疲乏和定向障礙,也就是所謂的宿醉效應。
哪些安眠藥易導致宿醉效應?據《健康報》介紹,安眠藥物包括苯二氮卓類和非苯二氮卓類。苯二氮卓類根據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時間分為長效(如地西泮)、中效(如艾司唑侖)、短效(如咪達唑侖),老年人對長效苯二氮卓類安眠藥如地西泮(安定)敏感性高、代謝慢,容易發生宿醉效應,並增加認知功能損害、跌倒等風險,因此不建議在老年人中使用。
那麼,選用安眠藥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據《新民晚報》介紹,許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失眠,因此,如果近期內發生嚴重失眠的話,一定要先看醫生,確定失眠症的類型、嚴重性等,再對症下藥。不同症狀的失眠,選擇的藥物不相同,比如說:如果入睡困難,應選用短效藥物﹔如果夜間睡得不塌實、容易醒來,應選用中效藥物﹔如果經常早醒,則應使用長效藥物。
關於安眠藥的用量,《生命時報》指出,一般原則是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療效調整。服用1個月后,如果失眠控制較好,應遵醫囑逐漸減量或停用。有研究表明,女性服用同樣劑量的安眠藥后,出現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的風險更大,必要時應遵醫囑調低劑量。老人的睡眠模式與年輕人不同,主要表現為早睡早起,夜間睡眠減少而白天睡眠增多。因此老人失眠先應積極治療外源性因素,如呼吸障礙等,改變不良睡眠習慣后,再遵醫囑適當用安眠藥,劑量一般應減半。老人停藥前,更應緩慢減量,以防反跳(症狀反復甚至加重)。(張磊)
本文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澱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尹鐵倫進行科學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