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蒜和肉,民間有俗語稱“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吃肉的時候會加一些蒜,僅僅是為了調味、增加食欲,並不知道這樣做是否有營養上的好處。那麼,“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2016年11月17日,市民在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張格庄農貿市場購買大蒜。(孫文潭/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這種說法其實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揚子晚報》介紹,據實驗顯示,肉類食品,尤其是瘦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很短,如果這時身體來不及吸收,維生素B1就會隨尿液排出體外。大蒜中含有獨特的蒜氨酸和蒜酶,與維生素B1接觸后,會產生蒜素,肉中的維生素B1就和蒜素結合生成穩定的蒜硫胺素,從而使維生素B1的含量提高了4~6倍。不僅如此,蒜硫胺素還能延長維生素B1在人體的停留時間,提高維生素B1在胃腸道的吸收率和體內利用率,對消除身體的疲勞、增強體質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科技日報》補充報道,瘦肉是人們獲取B族維生素的重要來源,而蒜可以提高肉中維生素B1的吸收率。除了促進維生素B1吸收外,蒜素本身還具有降血脂、抗癌等功能,況且吃肉的時候吃點蒜,還能降低油膩感,所以建議大家,吃肉的時候,不妨嚼幾瓣蒜。需要提醒的是,大蒜最好生著吃,因為大蒜素遇熱會很快失去作用,而且太咸也會失效。
雖然吃肉的時候吃大蒜,營養效果會更好,但也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健康時報》撰文提醒,大蒜雖好,但以下這三類人應少吃蒜:
1.眼病患者。中醫認為,長期大量地食用大蒜會“傷肝損眼”。因大蒜屬辛辣食品,會損傷人體的津液。現代臨床醫學發現,青光眼、白內障、結膜炎、麥粒腫、干眼症等眼病患者若長期大量食用大蒜,可能會出現一些諸如視力下降、耳鳴、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等不利於病情恢復的症狀。
2.肝炎患者。大蒜中的某些成分會刺激人體胃腸道,抑制消化液分泌,會使肝炎患者惡心、腹脹的症狀加重。
3.非細菌性腹瀉患者。此類患者若生吃大蒜會刺激腸道,使腸黏膜發生充血和水腫,從而加重病情。此外,服藥期間最好也不要吃大蒜。(田佳敏)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