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后依然覺得餓?細嚼慢咽才是飽腹“王道”

江淑敏

2018年09月24日08:2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9月5日,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第三小學,學生在吃免費營養早餐。

(廖子淵/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很多人平時可能都有這樣的感受,一旦吃飯吃得快了,很快就會餓了。這是為什麼?

據《健康時報》消息,吃飯快餓得快是因為大腦攝食中樞感知飽的信息需要時間,口腔和胃裡消化出來的少量小分子,對於食欲的控制至關重要。而且,過快進餐的數量是不由大腦控制的,隻能由胃的機械感受器來感知。進食速度快時,食物沒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沒有形成足夠的食糜貼附於胃壁,所以雖然已經吃了較多食物,但仍有飢餓感。有研究証實,同樣數量的食物,嚼得少、吃得快,就會更容易飢餓。而且,另一方面,咀嚼時間過短,迷走神經仍處於過度興奮狀態,食欲也會相對亢進。結果是進食速度快的人,在大腦飽食中樞發出停止信號時,已經吃了太多。

此外,據華龍網介紹道,進食速度快的人士,超重的幾率會高得多,將近半數超重男女在調查中承認,他們幾乎每餐都是狼吞虎咽、快速進食。長期的快食和狼吞虎咽會導致大腦中樞的飽食中樞和飢餓中樞調節失衡,在人們進食的過程中,食物進入胃后,腹飽胃脹的信號大約在15分鐘后才能傳遞到大腦,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知道吃飽了沒有,繼續指揮人們的進食行為。如果進食過快,人們吃的食物盡管已經夠量,可飽腹的信號還沒有傳到大腦,所以在仍有空腹感的情況下,會繼續攝入食物。長此以往,食物的熱量攝入就會過多,這些過多的熱量在身體內就會轉化為脂肪存貯起來。

無論是想減輕些體重,還是想打造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正確的吃飯習慣都很重要。對於如何正確吃飯,參考消息網給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放慢進食速度。嘴裡的唾液中存在的消化酶對分解食物至關重要。慢慢進食是確保讓體重減輕的一種簡單方法。吃得越快,唾液幫助身體燃燒脂肪的時間就越短。

第二,按時吃飯,而不是餓了才吃。試試每3小時少量進食,以此避免陷入飢餓,這樣在坐下來吃飯時不會狼吞虎咽。

第三,攝取蛋白質。要想做出引起食欲的健康飲食,秘訣之一是向飯裡盡可能多地加入蛋白質。含有高蛋白的食物會幫助人們保持肌肉力量,促進新陳代謝,並為人們提供能量,也不會那麼容易飢餓。

本文由長江航運總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武漢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曲波進行科學把關。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