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鱈魚導致胃痙攣?你吃到的可能是“假”鱈魚

王子喬

2018年10月09日08:1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4年2月25日,沙子口漁港碼頭,卸貨的工人手捧10幾斤的大鱈魚。

(王海濱/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鱈魚口感細膩,營養價值高,因此很多人都喜歡吃。但還有一種魚——油魚,和鱈魚十分相似,有不良商販還會以油魚冒充鱈魚銷售。那麼,油魚是什麼?油魚和鱈魚應該如何分辨?

據《揚子晚報》報道,油魚屬深海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統稱,包括“圓雪(鱈)”“仿雪(鱈)魚”“白玉豚”“牛油魚”等,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海域,屬低價魚類。它主要用於提煉工業用潤滑劑——它含有一種名為“蛇鯖毒素”的天然蠟酯。由於人體無法分解及吸收,食用后容易導致胃痙攣,油脂囤積在直腸,導致排油性腹瀉。

那麼,我們購買時應該如何區分油魚和鱈魚呢?

第一, 看外觀。長沙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副站長潘志軍在接受《長沙晚報》採訪時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別:

1. 橫切面:橫切面大的是真鱈魚,橫切面小的則可能是油魚,因為鱈魚的體積比油魚大。

2. 肉的顏色:真鱈魚的肉相比油魚更為潔白,油魚仔細看后會發現呈黃色。

3. 肉中間的線條:油魚的中間會有一條淡黃或淡紅的線條,而真鱈魚是沒有的。

4. 鱗片:真鱈魚的鱗片非常鋒利,摸上去像針刺一樣,為了體現真鱈魚的這一“高貴”特點,賣場一般不會剝去其鱗片,而油魚的鱗片則無此特征。

第二, 摸魚皮。《生命時報》 報道稱,這一點在兩者冰凍時很難區別,但解凍之后,真鱈魚摸上去很柔滑,像有一層黏液膜似的手感﹔而油魚更為粗糙。

第三, 嘗口感。據《生命時報》報道,鱈魚是優質深海魚,入口即化,肉質非常細膩,可以像三文魚那樣蘸芥末生吃,有獨特的清香和鮮味,其口感像蟹腿肉,比較筋道﹔而油魚用油煎熟后有肉香味,吃起來十分油膩,煮熟后肉質很粗,口感較差。購買者若烹飪后發現魚肉油膩、聞起來沒有深海魚特有的清香,建議不要食用,以免腹瀉。

第四, 看價格。《健康時報》介紹稱,鱈魚是瀕危魚種,撈捕量被嚴格限制,再加上原產地不在中國,它的價格不可能過於低廉。如果是價格過低的“鱈魚”,很可能是假的。比如鱈魚售價一般在每斤80元,而油魚一般不到30元一斤,如果遇到價格低廉的鱈魚,一定要謹慎購買。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於露、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