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江西九江,瑞昌市洪一學校學生在食堂第一次吃上免費午餐,開心不已。(魏東升/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俗話說“常吃七分飽,疾病不來找”,那麼,吃多少才算是七分飽?實現七分飽就靠吃嗎?
七分飽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在《中國婦女報》的報道中介紹,“七分飽”的感覺應該是: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或者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這件事了。
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七分飽的度呢?《今晚報》建議,如果每頓飯都吃得很飽,那麼將食量減掉三分之一就能達到七分飽了。此外,《生命時報》報道稱,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是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有一個標准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是不會提前感覺到餓的。
七分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沒有那麼簡單。以下是一些可以幫助大家培養吃到“七分飽”習慣的方法:
1.吃得慢一點。在吃飯的時長上,《中國婦女報》建議,每頓飯至少保証20分鐘。因為進食20分鐘左右以后,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如果吃飯太快,大腦很可能還沒收到停止進食的信號,食物的攝入量早已超過身體的需要。
2.少食多餐。《健康時報》建議,每天吃3頓正餐(早、中、晚餐)和2頓加餐,平均每隔3小時吃1餐。加餐也要選擇健康的零食,比如一個水果、一杯酸奶或一小把堅果。
3.注意食材選擇。《中國婦女報》建議,少吃精白細軟、油多膳食纖維少的食物,這些食物會讓人們的進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覺吃了很多。《今晚報》還建議,吃飯時選擇一些需要多咀嚼才能咽下去的食物,如粗糧、雜糧、高纖維的蔬菜,可以幫助人們控制進食速度。
4.先素后葷。《健康時報》介紹,吃飯順序也有講究,有肉有菜的情況下,應先吃蔬菜,后吃肉。主食盡量選擇粗糧雜豆,因為這些食物的熱量低,但飽腹感很強。
本文由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沈迎建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目前的研究領域為疾病的營養治療,包括醫學減重,腫瘤營養治療,手術前后的營養治療,孕產婦、嬰幼兒、亞健康人群的營養調整,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疾病、貧血患者的營養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