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熱衷於網購的小伙伴們一定都做足了准備。雖然,我們年年都在倡導要理性消費,但是看到打著“爆款”等字樣的商品在打折銷售時,還是很難控制住自己。我們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消費的沖動呢?其實,這跟以下心理因素息息相關。
第一,從眾心理會讓你缺乏理智盲目消費。一些消費者原本沒有購物的需求和打算,但受周圍親朋好友購物熱潮的影響,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平靜,加入到購物大軍的行列之中。
第二,優惠券策略讓你舍不得放棄購物機會。什麼是優惠券策略呢?浙江大學咨詢心理與行為科學系副教授張萌通過心理學上的一個小實驗給我們解釋了這一策略:
情景一:給實驗對象200塊錢,實驗對象可以直接拿走現金,也可參與五五贏面的賭博游戲。如果贏了,能再拿到300塊﹔如果輸了,200塊錢將被收回。這個時候大部分人會拒絕參與賭博游戲,直接拿走現金。
情景二:先給實驗對象500塊錢,之后又收回其中的300塊錢,實驗對象拿回這300塊錢的條件是在賭博游戲中獲勝,如果不參與賭博游戲,隻能拿到200塊錢。
張萌稱,其實,這兩種情景完全相同,但大多數人會選擇情景二,願意賭一把。也就是說,消費者拿到優惠券之后容易產生“如果不買就會有損失”的想法,導致不由自主地多買東西。
第三,預期后悔心理讓你忍不住囤商品。預期后悔是指:這件事未必是我真的想做的,但是會擔心如果現在不做未來會后悔。“庫存還剩100件”“前5000名加贈商品”等都是商家們傳遞給消費者商品稀缺的信息,一旦物品稀缺,消費者就容易打開“買買買”的開關,覺得以后可能買不著了,現在囤著,將來肯定用得上。
“雙十一”馬上就要來了,消費者千萬不能被這些心理因素左右,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為大家提出以下建議:
1.科學理性消費,生活需求放首位。在面對如秒殺搶購、定金預售、滿抵、滿送、滿減等促銷活動時,要多一份理性,明確商品是否為生活所需,切勿從眾消費,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貨比三家,謹防上當受騙。在購買商品時,應在多個電商平台的多個店鋪進行橫向比較,根據商家信譽、商品價格、商品描述、商品評價等信息,綜合對比進行選擇。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領域: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