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第四季” 帶你看看月球背面到底什麼樣?

曾梅輝

2018年12月18日08:0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據了解,它的目標是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那麼,月球背面到底什麼樣?人類為什麼要探索月球的背面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12月8日,四川西昌,搭載嫦娥四號探測器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拼圖)(王泗江/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乍一眼看上去,月球背面這張“面孔”並不漂亮,像是一張“麻子臉”,其隕石坑的數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放眼望去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月背的“皺紋”也多,布滿了溝壑、峽谷和懸崖。另外,月背還有幾處巨大的“痤瘡”,暗斑中的物質與月面的普通物質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現象似乎能夠說明月球背面由於毫無遮攔地暴露在太空裡,遭遇了大量天體的直接撞擊。

那麼,人類為什麼要探索月球的背面呢?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月球自轉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總有一面背對著地球,這一面稱之為月球背面。因此,人類在地球始終無法看到月球的背面,雖然此前已經發射了100多個月球探測器,其中還包括65個月球著陸器,但僅有不載人的環繞月球軌道器和載人的阿波羅號曾看到過月球背面。據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介紹,嫦娥四號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就位巡視,這是創造歷史的重大成就。

此外,探索月球背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鄒永廖解釋,這一目標是天文學家夢寐以求的,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上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由於地球電磁環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開展低頻射電觀測效果很不好。月球背面的電磁環境非常干淨,為開展空間科學領域最前沿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提供了理想場所。如果一切順利,嫦娥四號探測器后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本文由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副主任劉乃金研究員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魏思敏(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