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日前,經大數據分析、專家初評等階段,“典贊·2018科普中國”活動“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前二十入圍名單出爐。在入圍榜單中,有一則流言稱,常吃米飯會誘發糖尿病。這一說法從何而來?事實究竟如何?
2016年2月26日,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長安鎮紅衛小學食堂,學生根據飯量自己打米飯。(譚凱興/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網上有傳言稱,某項研究顯示,中國人和日本人每天吃3份以上白米飯,其中吃白米飯多的人其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增加55%﹔而美國人每周隻吃1~2份白米飯,其糖尿病發生風險隻增加12%。因此,有人認為常吃米飯即是誘發糖尿病的罪魁禍首,為遠離糖尿病,日常應少吃或戒掉白米飯﹔而糖尿病患者則不能食用白米飯。
其實,這一說法十分缺乏科學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賈凱指出:“常吃米飯會誘發糖尿病的說法是錯誤的。糖尿病是一個多因素的疾病,它和遺傳還有生活方式都有關系,認為吃白米飯是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不對的。”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肖建中進一步解釋了這一問題:“從兩個例子來看,一個是看中國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愛吃面,但是對比整個糖尿病患病率的情況,北方人要明顯高於南方人﹔第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吃米的現象越來越少,以日本為例,最近這些年與三四十年前相比,其大米的人均銷售量從一年120千克下降到大概一年60千克,但是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是明顯增加的。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患病增加的趨勢跟攝入的米量沒有直接的相關關系。”
本文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專家團隊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