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超算一號"發射成功 遙感衛星這些事你了解嗎?

潘偉

2019年01月28日08:1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1月21日13時4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文昌超算一號”商業遙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了解,該衛星將專門為海南及南海區域提供遙感信息服務,預計於3月底完成在軌測試並交付使用,可實現海洋生態監測、船舶監測、港口監測等,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環境、國土、交通等多個領域。那麼,什麼是遙感衛星?遙感衛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遙感衛星主要可應用於哪些領域?人民網科普中國為此採訪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由他來揭開遙感衛星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遙感衛星?

龐之浩解釋稱,遙感衛星,也叫對地觀測衛星,不同於其它人造衛星傳輸信號,遙感衛星主要是對地面進行觀測,是用於外層空間遙感平台的人造衛星。

那麼,遙感衛星是如何工作的呢?龐之浩表示,簡單地說,遙感衛星就是在空中給地面拍照片。衛星飛經地面接收站上空時,把電信號發送給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對電信號進行處理,人們就能看清楚衛星所拍的照片了。之后再據此進行規劃、設計等,比如發現地球上的一些斷裂層,在造鐵路時就可以繞著走。

遙感衛星有哪些用途?

根據不同的用途,遙感衛星又可分為三大類:陸地衛星、海洋衛星、氣象衛星。

陸地衛星主要用以收集地球信息,包括調查地下礦藏、地下水資源,監視和協助管理農、林、畜牧業和水利資源的合理使用,預報和鑒別農作物的收成,研究自然植物的生長和地貌等。

遙感衛星中常見的資源衛星就屬於陸地衛星。龐之浩表示:“有些深山、沙漠地區,人工監測很困難,但使用資源衛星監測就十分方便。此外,資源衛星還可以監測小麥谷產、自然災害等情況。”目前我國的資源衛星正向著高分辨率發展,龐之浩介紹道,我國高分系列資源衛星,如“高景一號”的分辨率就可達到0.5米。

氣象衛星是以搜集氣象數據為主要任務的遙感衛星,為氣象預報、台風形成和運動過程監測、冰雪覆蓋監測和大氣與空間物理研究等提供大量實時數據。海洋衛星則是以搜集海洋資源及其環境信息為主要任務的遙感衛星。龐之浩表示:“地球上70%的區域都是海洋,依靠船或其它方式很難進行勘測。而海洋衛星站得高、看得遠,可以了解全球海洋資源的變化,海洋氣候以及海洋水色等。另外,還可對各個國家的一些島嶼進行觀測,有利於保護資源和領土,用途極廣。”目前,我國家已經發射了海洋一號和海洋二號等海洋衛星。

採訪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

本文由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副主任劉乃金研究員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於露、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