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各家各戶的茶幾上都少不了糖果的蹤影,五顏六色的糖果喜氣洋洋,是招待客人的必備之選。然而,許多人不知道,不僅過量吃糖對人體有害,吃糖的時機不對同樣不利於健康。那麼,人們在什麼時候吃糖才能更健康呢?
2019年1月27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一家超市,市民在選購糖果。
(王健民/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人們應該掌握好吃糖的時機,這樣就能既發揮其有益作用,又能避免長胖等不利影響。
首先,人體在運動時可能感到飢餓與目眩,這時攝入的糖分會被迅速吸收,提高血糖,緩解人的頭暈、惡心等症狀﹔其次,洗澡前或游泳時,需要補充水分和能量,吃些糖可防止虛脫﹔第三,食用甜食的最佳時間在飯后。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的Joshua D.Rabinowitz教授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代謝》(《細胞》雜志自刊)上發表了一項以小鼠為實驗對象的果糖代謝研究,並提出:“相比於空腹狀態,喂食后小腸代謝果糖的能力幾乎增加了一倍。這也意味著,飯后吃甜食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這是針對小鼠的實驗,但研究者也對人們提出了相關建議:水果、果汁和甜點,在飯后食用可能更加健康。
此外,心情不好時,吃些甜食也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人員發現,與喝了加人工甜味劑飲料的人相比,喝加糖飲料的人在完成復雜任務時身體分泌的皮質醇較少。皮質醇是一種壓力激素,身體緊張時會釋放出來,令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參與研究的凱文·勞杰羅博士在《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雜志》上發表文章說:“這是第一次有証據証明糖能幫人緩解壓力。這也許能部分解釋為何有的人面對壓力時能輕鬆應對,有的人卻不堪重負。”不過,過分攝入糖分可能造成記憶力衰退,加重肥胖,傷害眼睛健康等,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健康“控糖”。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