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號稱孩子吃了能大幅度提高學習成績的 “聰明藥”在網上及一些學生家長中悄悄流傳開來。有報道稱,某高三女生吃了“聰明藥”后考進班級前十名。“聰明藥”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2017年7月8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祁集鎮許崗村身殘志堅大伯許聖杰開心展示侄兒侄女獲得的榮譽,這是他最欣慰的禮物。(陳彬/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湖南省腦科醫院心身疾病及成癮醫學科門診醫生楊棟介紹,所謂的“聰明藥”包括莫達非尼、利他林、擇思達等藥品,它們都屬於神經中樞興奮藥,是國家嚴格控制的精神類藥品,主要用於治療多動症、嗜睡症和慢性疲勞症等疾病,跟提高記憶力、提高智力沒有任何關系。
如果孩子患了多動症,他們會出現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等症狀,服用這類藥物能夠使注意力缺陷及患多動症的兒童精神高度集中,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兒童服藥后小動作減少了,注意力集中了,相對於之前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從而給人一種服了藥后變聰明的錯覺,但這種藥對正常的孩子是沒有效果的。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李荔提醒,雖然“聰明藥”對中樞神經具有振奮作用,能夠改善注意力缺陷、增強認知等,但這些功效都是針對患病人群的,濫用該藥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還可能出現頭暈、失眠、食欲差、血壓不穩等﹔一些對藥物反應敏感的孩子用藥后,可能會更加煩躁、焦慮,反而影響學習。楊棟補充,“聰明藥”還具有成癮性,一旦停藥或減少服用劑量,可能會出現戒斷反應。
由此可見,企圖通過服用“聰明藥”來變得聰明是不切實際的,提高成績主要還是靠平時的刻苦努力,而不是走捷徑。試圖通過“聰明藥”在學習成績上取得質的突破,最后隻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本文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澱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尹鐵倫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擅長對腦梗死、腦出血、頭暈頭痛、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失眠、睡眠障礙、癲癇、面癱、帕金森、周圍神經損害、顱內感染、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