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越來越准的背后:“地球科學革命”悄然發生

趙竹青

2019年03月26日08:24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標題:天氣預報越來越准的背后:“地球科學革命”悄然發生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趙竹青)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精准預測天氣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隨著預報的准確度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習慣根據天氣預報來指導出行。這一場預測天氣的革命是如何悄然發生的?3月23日世界氣象日期間,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余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作題為“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科普報告,講述了“數值天氣預報”這一先進工具的歷史與未來。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天氣預報的有效性已從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這主要是得益於數值天氣預報的貢獻。世界氣象組織將數值天氣預報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展之一,《自然》雜志則盛贊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曾慶存院士講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科技的進步,氣象監測從單純的站點監測變為包含氣象衛星遙感的全球監測,氣象學飛躍發展為大氣科學,氣象預測也從天氣圖經驗預報發展到如今的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是指以物理數學理論為基礎,用電子計算機做出的客觀定量預報。時至今日,較准確的定量數值天氣預報能及時預測氣象災害,對於防災、減災、救災貢獻了至關重要的力量,極大地保護了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從天氣預報60多年的發展歷史來說,科學的大道確實是不平坦的,隻有勇敢、堅毅,才能永遠前進,攀上頂峰。”曾慶存院士鼓勵學生們認真學習,發揮中華民族刻苦鑽研、善於思考的優良精神,將來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曾慶存院士首創“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數值預報,並發展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理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衛星大氣紅外遙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層”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衛星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所採用,服務於實時天氣預警和短期天氣預報。他倡導並參與研制“國之重器”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為國家防災減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氣環境治理等重大問題提供科學支撐,推動地球系統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學科交叉和融合,促進我國地球系統科學整體向國際一流水平跨越。

  據了解,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我國逐漸發展出短期氣候預測系統。在曾慶存院士等人的持續努力下,2018年,在北京市懷柔科學城破土動工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更是邁出了“解讀地球計劃”至關重要的一步,中國可以自己為地球做CT,研究和預估全球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促進我國地球系統科學整體向國際一流水平跨越。

      受訪專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

 

(責編:張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