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見就傾心?一見鐘情主要源於這三個方面

徐雁北

2019年04月25日08:2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自古以來,人們對一見鐘情的愛情尤為向往,一見鐘情在許多文學著作和戲劇、歌曲中都不少見。但是,究竟為何兩人初見就能“一眼萬年”呢?一見鐘情的背后到底蘊藏哪些科學道理呢?今天,人民網科普就帶你來一探究竟。

首先,氣味和聲音是一見鐘情的原因之一。英國和波蘭研究人員在《心理學前沿》上發表報告說,氣味和聲音在第一印象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員解釋,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避免極端近親繁殖的需要,因此在尋找伴侶時,對方的氣味一定要不同於自己。另外,人們需要靠聲音來判斷對方的情緒狀態以及誰更強勢。

其次,“顏值”是兩人相愛的重要因素。荷蘭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其實在兩個人相見的最初,並不存在“愛”的感覺或者激情,所謂“一見鐘情”,倒是與外表上的吸引力存在極大關聯。

第三,當一個人墜入愛河時,文學家喻之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其實,所謂的“丘比特之箭”,實質上就是人體內的“愛情物質”,又被稱為“戀愛興奮劑”。眾所周知,人們體內會分泌很多物質來應對日常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其中有多巴胺、胰島素、苯乙胺等。人們一見鐘情的瞬間,體內分泌的物質也會有所變化,其中苯乙胺最為突出,它是神經系統中的興奮物質,一旦遇到所愛慕的人時,體內此種特質就會起作用,對方一個動人的微笑呈現於臉上,一種暈眩感便可突如其來。

此外,也有生理學研究表明,人腦中和愛情相關的區域主要有3塊,一塊是腹側被蓋區(又稱多巴胺的精煉廠、愉悅系統或反饋回路),一塊是伏隔核(又名阿肯伯氏核,是次腦皮層中的反饋回路),還有一塊是尾狀核(主導行為模式和乏味習慣形成的區域)。人腦中存在一條“愛情生產線”:當我們與迷人的TA相遇,腹側被蓋區大量分泌多巴胺,高濃度多巴胺讓人感到極度快樂,甚至心醉神迷。這條美妙的神經信息會經過下丘腦傳遞給伏隔核針,並用多巴胺和血清素、催產素進行調制,寫入尾狀核。一見鐘情一旦被寫入尾狀核便很難消除,這就很好理解為何一見鐘情的回憶總讓人終生難忘。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力博士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申佳平、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