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新生兒的家長往往都需要在夜晚陪孩子起夜,為了方便照看孩子,很多家長習慣在寶寶入睡后仍開著燈,甚至徹夜亮燈,殊不知這種做法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那麼,在開著燈的環境下睡覺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
2016年10月28日,學生展示用廢舊物品制作的“小台燈”。(郝群英/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首先,開燈睡會打亂新生兒的生物鐘。寶寶剛出生時,對白天黑夜是完全沒有概念的,他們出生后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慢慢地適應這種晝明夜暗的生物鐘規律,最終做到跟成人一致的晝夜作息規律。開著燈的時候,光線會抑制具有調節晝夜節律作用的“褪黑素”分泌,讓身體以為是“白天”,保持清醒、警覺。所以光照環境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分辨黑夜白天。生物鐘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慢慢養成,正是這樣,開燈睡會讓新生兒很難擁有自己健康的生物鐘。
其次,夜裡燈光刺激會影響孩子生長。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時段在夜間熟睡之后的22:00至次日凌晨的2:00。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寶寶沒有順利地進入熟睡狀態,則會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時間段”。
最后,燈光還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在睡覺時開著燈,光源會持續不斷地對眼睛造成刺激,使原本需要通過睡眠來得到充分休息的眼球和睫狀體卻始終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再加上嬰幼兒的視力發育又尚未完善,這就會阻礙其視力發育,增加日后患上近視的幾率。
既然寶寶睡眠受光照的影響比較大,為了減少這些危害,家長朋友們應該盡可能的為孩子的睡眠提供良好的條件。例如在睡覺時,盡量讓臥室全黑,不要開任何燈。白天睡覺時,不要把房間的遮陽布蓋得很嚴,要不然,孩子睡醒來會看到天是黑的,就會繼續睡。相信新手爸媽隨著帶孩子的“技術”逐漸熟練,孩子會逐漸地健康地成長。
本文由北京兒研所內科副主任醫師鄭秋實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