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抗生素類藥品的不斷關注,以及媒體對濫用抗生素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的報道,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抗生素”已經到了“聞之色變”的地步,不少患者甚至拒絕使用醫囑中的抗生素類藥物。然而,抗生素的使用真的如此可怕嗎?我們應該如何合理使用呢?
抗生素主要是微生物或高等動植物分泌的產物,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所引發的疾病。抗生素能夠殺滅的主要是病菌,對於大多數病毒是不起作用的。引起感冒或流感的都是病毒而非病菌,這種情況不適合用抗生素治療。現在市場上的抗生素類產品常常通過微生物發酵、化學合成以及半合成的方法制成。其中,半合成是指將微生物合成得到的產物分離后,再運用化學合成的方法對其分子進行修改。我們生活中,頭孢克肟、紅霉素、青霉素等都是耳熟能詳的抗生素類藥物。
有調查表明,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對部分癌症以及機體免疫系統存在一定影響,但這並不能說明兩者之間存在必然關系。實際上,抗生素的濫用所導致的最直接后果是耐藥細菌數量的增多,以及“超級細菌”(對於所有抗生素均耐藥的細菌)的爆發。過量使用抗生素會增加細菌與抗生素“相遇”的可能性。抗生素在消滅部分細菌的同時也篩選出了耐藥菌種,從而使更多數量的細菌表現出耐藥性。新型抗生素研發的速度遠遠不及細菌變異的速度,所以防止抗生素的濫用有著巨大意義。
盡管如此,抗生素濫用有危害並不意味著抗生素使用得越少越好。如果自行減量,不僅起不到消滅細菌的作用,反而增加了細菌耐藥的可能性,最后隻能使用高級別抗生素。但是,高級別抗生素不一定會優於低級別同類產品,所以抗生素的選擇應當遵行醫生處方。如果自行判斷是否使用或停用抗生素,可能會造成病情的延誤或是加重。
所以,我們應用客觀的態度看待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既不能過度依賴,也不能因噎廢食。
本文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丁慶明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