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進入炎熱的夏天了,路上卻隨處可見開得正鮮艷的花卉。其實這跟花卉的花期調控技術有關,這種技術可以使某些花卉,在並不是它自然花期的時間開花。所謂花期調控,即在花卉栽培過程當中,採用人為措施和方法來控制花卉開花時間的技術。其中,使花期提前的叫促成栽培,使花期推后的叫抑制栽培。在園林應用當中,花期調控的技術一般包括調節溫度、調節光照以及運用繁殖栽培技術等一些方法。
2019年3月30日至4月7日,300余盆君子蘭精品在北京植物園展出。(賀路啟/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965或021-63519288。)
調節溫度包括增加溫度和降低溫度,增加溫度的方法一般是在冬春季節,因為大部分花卉在溫度低於5℃時會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因此,通過增加溫度來阻止花卉進入休眠,是令其提早開花的主要措施。例如,瓜葉菊、牡丹、杜鵑花和繡球花等經過加溫處理后,都能提前開花。在北京地區,牡丹自然花期一般在四五月份,而春節的時候我們見到的牡丹,主要採用加溫的方法,在經過足夠低溫處理后,打破休眠狀態,之后在高溫下栽培兩個多月,就可在春節開放﹔同時,低溫能誘導休眠,使其延緩生長。在低溫環境下,花卉生長變緩慢,延長了發育期。一般用2℃至4℃的低溫冷藏處理球根花卉,比如百合、美人蕉,水仙和唐菖蒲等,在需要開花前取出進行促成栽培即可,利用這種方法可以長期儲存以推遲花期。
調節光照方法有顛倒晝夜處理法,有些花卉種類的開花時間在夜晚,給人們的觀賞帶來很大的不便。例如,曇花在晚上開放,從綻放到凋謝最多4小時-5小時,為了改變這種現象,讓更多的人能觀賞到曇花的開放,可以採用顛倒晝夜處理法,把花蕾已長至6厘米-9厘米的植株,白天放在暗室中不見光,19:00至次日6:00用100瓦的強光給予充足光照,一般經過4~5天的晝夜顛倒處理后,就能改變曇花夜間開放的習性,使之白天開花,並可以延長開花時間。
有些花卉可以採用摘心、修剪等技術改變花期。一串紅、天竺葵、金盞菊都可以在開花后修剪,然后再施以水肥,加強管理,使其重新抽枝、發葉、開花。例如,不斷地修剪月季的殘花,就可以讓月季不斷開花。摘心處理有利於植株整形、多發側枝。例如,菊花一般要摘心3~4次,一串紅也要摘心2~3次(最后一次摘心的時間依預定開花期而定),不僅可以控制花期,還能使株形豐滿,開花繁茂。
由此可知,通過一定的的科學方式可以對花卉的花期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控,但是,我們還需要知道,這種調控必須要遵循著固定的自然規律,由此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現實目的。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高級工程師、北京植物園科普館館長王康進行科學性把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