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當前在軌活躍的人造地球衛星數量已經超過了2000顆。太空之中有這麼多的衛星,它們扮演的角色有什麼不一樣呢?
人造地球衛星按其功能來分,可分為觀測站、中繼站、基准站和軌道武器四種類型。
首先是觀測站,衛星處在軌道上,相對於地球來說,它站得高,看得遠,視場大,用它來觀察地球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由於衛星在大氣層以外,不受大氣的各種干擾和影響,所以用它來進行天文觀測也比地面天文觀測站更加有利。
氣象衛星是觀測站的典型代表。每天,央視第一頻道新聞聯播過后,就是天氣預報的節目。人們之所以能夠預報天氣,跟氣象衛星有很大關系。氣象衛星利用所攜帶的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來自地球、海洋和大氣的可見光輻射信息,再將他們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接收站。氣象人員根據收集的信息,得出全球大氣濕度、溫度、風等氣象要素資料,從而進行天氣預報。
除了氣象衛星,還有對地面目標進行拍照以獲取信息的偵察衛星,監測地球環境的地球資源衛星、海洋衛星,以及用於天文觀測的衛星(如“哈勃”望遠鏡)等。
中繼站是一種在軌道上對信息進行放大和轉發的衛星。廣播衛星是中繼站的典型代表,我們平時收看電視和收聽廣播都離不開它。廣播是一種主要用於電視廣播的衛星,這種廣播衛星接收到地面電視塔發送的信號,然后向地面轉播,普通的家庭電視機配一架直徑不到1米的天線就能夠接收衛星的電視節目了。
除了廣播衛星、還有能雙向傳輸數據的通信衛星,用於測控的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以及專用的通信衛星,如海事衛星、搜救和營救衛星等。
導航衛星是基准站的典型代表,導航為公眾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其攜帶高精度原子鐘,作為時間基准。地面通過接收衛星發射的電波信號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導航衛星能夠覆蓋全球,進行全天候導航,而且導航精度高,如我國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除了導航衛星、還有用於大地測量、地圖測繪的測地衛星等。
最后是軌道武器,它具有空間防御和空間攻擊的能力。攔截衛星是軌道武器的典型代表,也被叫做反衛星衛星。它能夠在軌道上接近衛星,識別並摧毀敵方空間系統。
航天技術的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太空資源也是有限的,人類在利用太空之時也要考慮到可持續發展,讓壽命到期的衛星自動離軌,來淨化太空空間。
本文由空軍指揮學院教授徐邦年進行科學性把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