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把手指掰得"咔咔"響?短時間內不宜發生次數過多

萬澤浩

2019年07月24日08:1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大部分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掰手指的習慣,很多人認為,掰手指對關節有害,那麼,掰手指到底會不會對關節產生損害?掰手指所產生的響聲又從何而來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掰手指發出響聲的科學道理。實際上我們的關節腔是密閉的空間,當關節靜止時,由於壓強原因,關節腔會形成一個負壓中心區(也有人稱之為谷區)。這時候,中心區內壓力最低,中心區之外則壓力較高。當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關節腔靜態平衡被打破,對應關節面的突然分離,周圍氣體迅即擴散,就會發出清脆的彈響聲。所以彈響聲其實是關節腔內氣體擴散波的振動聲。正常成人的關節在一定時間處於靜止狀態后,如果受到突然的牽引拉動或者屈伸活動,就很容易發出清脆的爆裂樣音響。比如我們長時間低頭看書之后活動肩頸,也很容易聽到這種聲音。在推拿的時候,關節也比較容易由於突然地拉伸而發出聲響,掰手指也是這樣。但是關節彈響是不會在短時間重復發生的,必須要等關節靜止一段時間才行。

那麼掰手指到底會不會對關節造成損害呢?像掰手指、推拿、轉動身體等正常活動所發生的這種彈響被稱為生理性彈響,一般來講,生理性彈響不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掰手指和關節炎也沒有直接聯系,掰手指發出響聲並不代表患上了關節炎。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可以隨意的掰動手指,它其實是一種關節摩擦運動,如果生理性彈響短時間發生次數過多,產生的摩擦很容易給關節造成負擔,最后轉化為病理性彈響。

據了解, 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病理性彈響有半月板損傷、髕股關節骨關節病等,多發生在膝、踝、髖、肩關節中。年紀大的人出現關節彈響,有可能是韌帶勞損、骨刺等,要盡早到正規醫院檢查並積極治療。如果關節彈響時伴有酸疼、腫脹感覺,也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病理性彈響往往與關節炎等其它關節疾病有關。

總而言之,適當地活動關節可以有助於提高關節的靈活性,但過度活動或強行牽拉會對關節造成損害,如果在活動關節時感覺到酸疼、腫脹等不良反應,應該及時就醫,檢查是否存在炎症問題。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中醫骨傷科副主任醫師王光濤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王紹紹、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