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引發了人們對相關問題的好奇,對於不同種類垃圾的處理方式大家也想一探究竟。譬如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紙張都可以在回收后被重復利用嗎?
2019年2月16日,江蘇鹽城,小區居民在垃圾分類收集點自助辦理紙張回收。(蔣曉鵬/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965或021-63519288。)
紙張被回收后需要經過幾個主要程序的處理,才能被我們再次使用。不同紙張由於制造的原料成分和工藝不同,在用途和性能上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即便都是廢紙,但制造再生紙的過程也會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被回收后的紙張和水一起在攪拌機的攪拌下形成紙漿,之后需要加入相應的脫墨劑使紙張纖維和油墨分離,然后再使用浮選法或洗滌法使纖維與顏料顆粒分離。隨后分別用壓制機和螺旋運送機將分離后的紙漿進行排水和切割。完成這幾道工序后的紙張還需要用含有氧化物的脫色劑進行漂白以及清洗掉多余的脫色劑。脫色完成后需要加入濕強劑,使生產后的衛生紙、紙巾以及廚房用紙在吸收大量水分的情況下不易變形或者破損,最后形成的紙才可以打卷包裝后重新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我們工作學習中使用的大部分紙張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如如膠版紙、新聞紙、銅版紙、凸版紙、字典紙、輕型紙等。這是由於這些紙張上所含污漬種類較為單一,常隻含有油墨或是碳粉,相對於生活用紙比較容易被回收。且回收后的紙張在清潔過程中的成本較低,所以適合制造成生活用紙從而被再次利用。此外,這些紙張被回收再利用,也可以減少對樹木的砍伐,有利於保護環境。
然而,包括衛生紙、紙巾、廚房用紙在內的生活用紙則屬於不可回收用紙。這是由於這些紙張上所沾有的污漬成分比較復雜且常常濕度較高,若要進行回收處理,其運輸、分離、清潔的工序將會更加復雜,回收再利用的成本較高。其次,圖書裝訂時的覆膜技術使得紙張回收需要先去膜。所以從經濟和可操作性等角度考慮,一些生活用紙不會被回收再利用,其處理方法包括焚燒、掩埋等方式。
紙張的重復利用有利於減少樹木的砍伐,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但是在此之前,我們應該首先做好廢棄紙張的分類工作,從而使可回收的廢棄紙張更加科學、有效地被利用。對於不可回收的紙張,我們可以減少使用,這樣也可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本文由北京印刷學院化學及印刷材料系副教授齊曉堃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