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卷風多出現在一些影視片段中,然而,近年來我國境內出現了多起龍卷風災害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龍卷風常常被報道出現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但這並不表示這些地區的龍卷風發生概率就高於我國。事實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龍卷風的蹤跡,據1991年以后的資料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42個龍卷風,所以我國也是龍卷風常常發生的地區之一。對於這樣來勢洶洶的“殺手”,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龍卷風是雲層中雷暴的部分能量在小范圍內釋放的產物,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小尺度天氣。在我國,每年4~8月,由於受熱不均勻,往往會存在高空溫度較低,下方溫度較高的情況,在這樣的條件下,低層在垂直方向上的水平風的速度和方向會存在切變,使得上升氣流在對流層的中部開始旋轉,形成中尺度氣旋。這個氣旋逐漸縱向延伸,在不斷延伸的過程中變細、變長,形成了龍卷風的內部氣旋。這股氣旋逐漸延伸到地面,所到之處的氣壓急劇下降,風速極速升高,就形成了龍卷風。雖然龍卷風和台風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損失,但這兩者並不能混為一談。雖然兩者都是天氣系統,但前者的尺度較后者更小、持續時間較短(常常以小時計算),但破壞力卻更大﹔台風持續時間往往為幾天甚至十幾天。
目前,對於龍卷風的預測仍舊沒有較好的方法。最常用的探測方法為多普勒天氣雷達探測,其對龍卷風發出的微波束,通過被龍卷風中的碎屑和雨點反射后的信號來判斷龍卷風的方向以及移動速度。與此同時,雙極化雷達也可以通過雙極化作用來彌補多普勒雷達的一些不足,增強預測效果。未來,也將使用快速掃描雷達全方位地快速檢測數據,以預測龍卷風的趨勢。
由於龍卷風發生時間短、作用面積小等特點,其預測方法始終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當龍卷風發生時,我們應正確應對。龍卷風發生前常常伴隨黑雲壓低、雷雨風暴的特征,對此,大家應當及時防范:在室內的朋友應斷水、斷電,盡量躲在地下室、半地下室以及小型空間內﹔室外的朋友應當朝龍卷風移動方向的垂直方向跑,盡量遠離龍卷風,注意千萬不要躲進車裡以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龍卷風的破壞力較強,我們應該有科學的認知、正確的應對方式,從而保証生命安全。
本文由北京大興氣象局氣象工程師薛路宇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