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植物功效的定義常常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夠調節空氣的碳氧平衡、減弱城市噪音、防風固沙、殺死細菌等。殊不知,植物還有很多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作用,本文就帶領大家一起了解植物如何調節環境的濕度和溫度。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詩,說的是彎曲的山路上原來沒有下雨,可是濃濃的青鬆翠柏中煙霧迷蒙,水氣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濕了行人的衣裳。其實這是植物的蒸騰作用造成的,樹木從根部吸收的水分99.8%都會通過蒸騰作用蒸騰到空氣中,使空氣濕度增加,隻留下0.2%的水分用於自身的光合作用。據測定,在樹林內的空氣濕度要比空曠的濕地高7%~14%,如一株中等大小的楊樹,在夏季的白天,每小時可以由葉部蒸騰25kg的水到空氣中,一天就可以向空氣中蒸騰0.5t的水分,如果在某個地方種植1000株楊樹,則相當於每天在這個地方洒500t水的效果。
植物默默增加了空氣濕度,讓我們所處的環境更舒適。此外,在過於潮濕的地區,大面積種植蒸騰作用強大的樹種,可以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從而使地面干燥。總之,在過干或過濕的地方種植樹木,可以起到調節濕度平衡的作用。同時,不同的樹種蒸騰強度是不一樣的,蘋果樹、椴樹、櫟樹、楊樹、榆樹、白蠟等樹種的蒸騰強度相對其它樹種要大一些,可以選擇性種植。
在溫度方面,樹木的樹冠能阻攔陽光而減少輻射熱。當樹木成片、成林栽植時,不僅能降低林內的溫度,而且由於林內、林外的氣溫差,林外的熱空氣上升而由林內的冷空氣補充,可以形成對流的微風,可以降低皮膚的溫度,有利於水分的發散,從而使人們感到舒適。而在冬季落葉后,由於樹枝、樹干的受熱面積要比沒有栽植樹木的地區的受熱面積要大,同時由於沒有栽植樹木的地區的空氣流動大、散熱快,所以在樹木較多的小環境中,氣溫要比沒有栽植樹木的地區要高一些。總的來說,樹木對小環境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
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我們身邊的樹木有了更深的了解,樹木對我們空氣的濕度和溫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今天多栽一棵樹,明天它會給人類無限的回饋。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高級工程師、北京植物園科普館館長王康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