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上學沉迷網絡?青少年游戲障礙應這樣治療

魏思敏

2019年12月06日08:10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4.94億,其中,12歲到16歲的青少年是網絡游戲成癮的高危人群,也是網絡成癮的高危人群。那麼,什麼是游戲成癮?如何預防青少年游戲成癮呢?

北京回龍觀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主任牛雅娟表示,游戲成癮為通俗說法,專業名詞稱之為游戲障礙,在2019年5月25日的世界衛生大會上,已將游戲障礙納入精神疾病的范疇。12~16歲的青少年,其大腦發育還不是很成熟,對行為的控制力不強,所以游戲障礙易“找上”他們。

游戲障礙主要是一種游戲行為的模式,其核心特征有以下幾點:

1.對游戲行為是失控的,包括對游戲的開始、結束,玩游戲的時間、頻率、場合等都處於無法控制的狀態。

2.日益沉迷於游戲,喪失了其它興趣愛好。

3.出現一些負面問題,如不上學,影響人際關系,對學業、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那麼,游戲障礙該如何治療呢?牛雅娟介紹,形成游戲障礙的病因較為復雜,與生物、心理、社會等都有關系,其與其他精神疾病相同,在治療方式上屬於綜合治療。其中,心理治療非常重要。根據馬斯洛的心理需求,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孩子在玩游戲之后,特別容易在游戲當中獲得歸屬感、成就感、愉快感、幸福感。對孩子而言,家庭治療很重要。

其次,牛雅娟提到,在臨床上他們會為孩子做動機增強的強化治療,如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根本不需要改,這樣的孩子就沒有動機,需要讓其變得有所動機﹔有些孩子懵懵懂懂,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問題,但覺得問題不大,又沒有下決心真的要改變,對於這樣的孩子,需要讓他確定真的需要改變,使其明確游戲真的帶給他很多問題。

第三,在臨床上,認知行為治療也較為多見。有些孩子對自信的認知,包括對學業困難、人際關系、親子關系的認知都存在一些問題,使得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非常不開心,更願意在網絡中尋求快樂,對於這樣的孩子,認知行為治療非常重要。

最后,牛雅娟介紹了行為替代脫癮治療的方法,即對一種物質成癮,就用另一種物質去替代。游戲是一種成癮行為,需要幫助患者找到除了游戲之外,能讓其獲得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幸福感的愛好。

受訪專家:北京回龍觀醫院成癮醫學中心主任牛雅娟

(責編:魏思敏、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