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確喪”是最近流行的網絡詞語,指小而確定的沮喪,是持續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但卻擺脫不了的小煩惱。如,上班族最懼怕周一,周日晚上一想到第二天需要早起,又要開始上班,於是乎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周一上班時,注意力通常也無法集中,整個人都處在較為倦怠的狀態。
像上述這樣的小確喪時有發生,並且可以被預測,也不可避免,許多人都隻能“無奈接受”。但這樣的情況我們若不內省,不加以調節與關注,任由其發展,將可能變為“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是指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他把狗關在籠子裡,隻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其難受的電擊。多次實驗后,隻要蜂音器一響,在給以其電擊前,即使先把籠門打開,狗也不逃跑,並且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如果我們不想方設法去預防或調節“周一綜合征”,任由其每周都發生的話,將可能產生習得性無助。賽列格曼還提出過一個詞——“命運的人質”,是指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束手無策或者是多次解決無果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解決這件事需要的能力超出了自身的能力,以至於非常無助,像被命運“綁架”了。這個過程就像疾病的治療,剛開始可能只是身體不舒服,沒有明顯的症狀,若不引起重視,讓其反復發生,每次都是自己忍一忍就過去了,到了有明顯的軀體症狀時,再到醫院檢查可能就是大病了,將難以控制和治療。面對大事,人們往往態度明確、反應迅速。但對於小確喪,人們卻又拖拖拉拉,在意著,又忍受著。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小確喪”轉變為“小確幸”。如,為了避免周一綜合征,我們可以在周日晚上睡覺前,提前規劃好周一的工作,做好時間管理,根據四象限法則分清重要、不重要、緊急與不緊急的任務。
生活中,小確喪往往又小又密集,這也意味著我們有很多機會不斷解決它,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激勵。每解決一次,我們就能感到愉快,這樣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充滿小確幸。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小確喪,並通過不同的方式將其轉化為密集的小確幸,使小確喪變成進步的動力,不斷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文由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高文斌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