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快“機器人+”落地 中國“黑科技”奔赴海外戰“疫”

呂騫

2020年04月07日15:3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疫情期間,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不多,所以還是瞞著家人進到了隔離病區。”

這位戰斗在疫情一線的90后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而是一名機器人工程師。近期,在中國電子學會、世界機器人大會組委會秘書處召開的分享會上,無人配送、智能測溫、遠程醫療等戰疫“黑科技”揭開了背后的感人故事。

隔離房中的工程師

“非典時期你們保護著90后,現在換作90后保護著你們。”平時話不多的小袁是一名95后智能機器人工程師,1月下旬接到任務需求之后,他第一時間就到了戰疫前線,負責部署智能機器人用於醫院隔離病區內物資的配送。

“這些機器人起到的核心作用第一個是減少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區次數,降低醫務人員感染機率。”賽特智能聯合創始人李良源介紹到,第二是使醫務人員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第三是及時轉運生活垃圾,保障高危病房的環境衛生。

機器人看似智能,其實背后的部署是關鍵,仙知機器人市場總監楊麗提醒,如果部署時間很漫長,醫生護士使用時過程很繁雜,那麼在現場到底是去解決問題了,還是增加難題了,就不好說了。

“這次疫情讓服務機器人提前三到五年展示在了公眾面前,社會大眾已經開始對機器人產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從機器人企業的反應速度、落地的實際情況、醫院的反饋情況等,都能夠直接看出機器人的價值。”優必選科技CBO譚旻預計,機器人在醫療、醫護產業,乃至整個公共事務領域的應用,在未來兩到三年裡面將是重點,這也是對機器人行業的一次大考。

展望“新基建”

3月4日的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短短一句話,讓“新基建”再次成為熱詞。

“希望機器人能夠真正成為基礎設施當中的一部分,像自動收買機、打印機一樣,能夠在固定區域提供特定范圍的服務。”九號機器人商務總監修陶鈞希望,既不要盲目期待把機器人當作超人,也要讓機器人能夠真正帶來好處。

達闥科技副總裁兼CMO葛頎也表示,此次疫情帶來許多思考,有一條是更需要集合目前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發展,迅速補齊公共服務的短板。“這個短板既包括醫院大樓、診斷室,也包括智能大腦和神經網絡系統,還包括各種智能化服務類的機器人。”

在工業領域,機器人也大有作為。“在一些環境偏遠的無人廠區,比如化工廠、石化廠站、城市管廊,我們就部署了一批機器人進行日常的巡檢。” 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總經理助理張樹生介紹到,“機器人+”可以賦能各行各業轉型升級,助推全社會高質量發展。

不過,面對成本這一困擾行業發展的痛點,張樹生表示,降低成本一是要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是不能盲目堆功能,要使成本與功能達到最佳配比,三是要降低能耗等級、耗材消耗等使用成本。

下一個戰場,海外戰“疫”

世衛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日凌晨零點,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27419例,死亡40777例。

“每一天,新冠肺炎疫情似乎都到了一個新的悲劇性的裡程碑.”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表示,但我們也需要慶祝成功,武漢給世界帶來了希望。

隨著中國向更多國家派遣醫療專家組,中國的戰疫經驗正在被復制,實驗室設備、檢測試劑和儀器、防護服防控物資正在源源不斷送往全球戰疫一線,戰疫“黑科技”也開始奔赴下一個戰場。

“中國的技術不僅應用於中國自身,也要走向世界,為全世界戰疫作出應有貢獻。”曠視科技副總裁陳雪鬆透露,隨著國外疫情趨於嚴重,更多人工智能測溫系統的訂單將支持海外戰疫,在中東、東南亞和歐洲部分地區已有相應的場景落地和應用。

推想科技戰略發展副總裁陳萬鈞也透露,運用人工智能輔助醫學影像診斷的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正在向海外部署。“3月8日,我們的產品受到醫療機構的邀請在日本開始部署,16號又在意大利幾家醫療機構進行了部署。”

“前一陣子在國外論壇有一張火爆照片,國外消殺人員穿著防護服騎著我們的車進行消殺工作。”陶鈞表示,其捐贈的滑板車在解決奮斗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通勤問題的同時,也能讓他們省出更多時間去救治病患。

(責編: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