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南北吃俗大不同 餃子與年糕制作時有何講究?

2018年02月15日08:1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狗年春節將至,無疑,南方人和北方人迥然不同但同樣精彩的春節習俗,又將引發南北方人們的熱議。在飲食方面,都說過年北吃餃子,南吃年糕,這是真的嗎?餃子和年糕制作起來有什麼講究嗎?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8年1月15日,黑龍江黑河,大家一起包餃子。(魏建順/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新舊交替的時候,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南方則多數做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具體說到北方春節的餃子吃法,據長江網介紹,在包餃子時,有的人們會將金如意、紅糖、花生、棗或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紅糖的人,來年的日子將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煮餃子的時候要點三次水,這樣煮出來的餃子皮不容易破,同時又保証裡邊的餡能煮熟。

至於南方人過年愛吃的年糕,它制作的工序比較復雜,據浙江在線介紹,正宗的手工年糕需要經過浸米、磨粉、壓榨、瀝水、搓粉、上蒸、蹭搗、做糕、晾干9道工序。首先米要浸到火候,所以,冬天浸米一般要浸足15天左右﹔隨后,將浸透的米淘清爽,磨成米粉﹔將米粉蒸熟成了熱米團之后,就是最關鍵的舂年糕了,舂年糕必須有兩個人,一人舂,一人手浸冷水后在容器中翻滾熱米團,將其分成一顆顆粉團,用印糕板印制成一塊塊年糕。

有關南北方過年習俗的區別還有很多,但說到底,其背后承載的是博大精深千年古國文化。(李平峰)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環保、水利、節能、氣象、人工智能、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等。

點此進入“這個春節倍兒有味兒”專題

(責編:任妍、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