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病毒如何防控?疫苗難度大仍要靠綜合手段

於露

2019年01月24日08:1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截至2019年1月16日,我國已有24個省份,共計發生了102起非洲豬瘟疫情。由於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較長、傳播渠道廣,加之其致死率可高達100%,因此給養豬業帶來了較大威脅。面對非洲豬瘟疫情,很多人提出是否可通過有效的疫苗或藥物對非洲豬瘟病毒進行防控,但其實,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疫苗研發工作難度極大,目前全球范圍內尚未有可靠有效的疫苗或藥物。這是為何?目前非洲豬瘟應如何防控?人民網科普中國就此採訪了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副主任黃保續。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9年1月21日,海南瓊海,市民在市場選購豬肉。(蒙鐘德/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面對非洲豬瘟這一“殺手”級病毒,為何全球范圍內仍缺乏有效的疫苗或藥物?黃保續解釋稱,這主要是由非洲豬瘟病毒的病原生物學特性決定的,“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龐大,基因型眾多,目前多達24個基因型,其免疫逃逸機制復雜多樣,可逃避宿主免疫細胞的清除,因此導致非洲豬瘟疫苗研發難度極大”。雖然現階段已研制出一些非洲豬瘟疫苗,但由於免疫效力不理想或存在安全隱患,尚不能投入臨床應用。

因此,黃保續表示,目前針對非洲豬瘟的防控隻能依靠綜合防控措施。他建議,一是在發現疫情后應及時報告、嚴格處置,通過扑殺病豬及風險豬群及時消滅傳染源﹔二是要限制生豬及其產品流通,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第三,由於非洲豬瘟污染的生肉進入餐廚剩余物后,一旦被豬採食則會感染豬發病,因此,還要嚴禁使用餐廚剩余物飼喂生豬。

受訪專家: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副主任黃保續

      相關鏈接:

非洲豬瘟成養豬業頭號"殺手" 專家帶你破解豬瘟"迷霧"

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失控、豬肉斷供?聽聽專家怎麼說

非洲豬瘟“傳豬不傳人” 食用豬肉無需恐慌

 

(責編:於露、張希)